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记者发现,多家车企审核期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均较申请金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五年期间各家车企核减补贴金额约8.6亿元。专家表示,补贴申请与实际金额差距大,多是申报材料或数据上传不合规导致,未必是“骗补”。如今产业进入成长期,政策退坡能推动企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
《公示》显示,按照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16—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5〕17号)等文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6年至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多家车企审核期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均较申请金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金额最高者减少约1.4亿元。
各申报车企五年核减补贴约8.6亿元
根据初审情况表格,记者发现,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间,国内车企整体申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合计为75814辆,但核定推广数为54089辆。五年期间,各家车企申请清算资金合计约为29.3亿元,但应清算补助资金约为20.7亿元,两者之差约为8.6亿元。
以2020年为例,各家车企整体申报推广数为7917辆,但核定推广数为5079辆;各家车企申请清算资金约为1.59亿元,应清算补助资金约为783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包括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天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是五年均有获得补助资金的车企之一,其在2019年申报推广数为2907辆,申请清算资金8303.5万元。初审核查后,比亚迪在2019年实际补助的车辆数量为303辆,实际补贴金额约811万元,较申请金额减少约7492.5万元。而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间,比亚迪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约1.4亿元。对此,记者向比亚迪方面进行了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获回应。
其他车企同样存在相似的情况,比如,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至2020年实际补贴金额较申请金额减少约970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于2020年首次参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该公司申报推广的车辆为538辆,申请补贴金额约为1120万元,均符合政策规定。
从核减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二为企业未按有关要求上传车辆运行数据。
“车企新能源补贴申请与实际金额差距较大,多是申报材料或数据上传不合规导致核减,未必是‘骗补’。但行业早期确实存在个别企业‘骗补’乱象,如今政策严格审核正是为了杜绝此类行为。”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补贴政策属于诸多利好政策之一。
在詹军豪看来,早期补贴催生了市场规模,如今产业进入成长期,政策退坡能让企业摆脱“补贴依赖”,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速均超过50%。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而到了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
实际上,汽车产业曾出现过“骗补”行为。2016年,财政部揭露了5家涉嫌骗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以上。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编造材料,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等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贴2.6亿元。财政部追回了被上述5家典型企业违规获取的补贴资金,并决定取消情节最严重的一家企业生产整车的资格。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一直在完善之中。比如,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中提到,需要调整完善补贴标准,从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等方面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等。同时,该政策还提到严厉打击“骗补”行为。
2020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通过不断提高技术门槛等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明显进步。
詹军豪认为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补贴依赖已大幅降低。技术层面,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使产品性价比显著提高;市场层面,消费者认知转变,充电网络完善,需求从政策刺激转向自发选择。以比亚迪、蔚来等为代表的企业,即便在补贴退坡后仍保持销量增长,证明行业已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正从补贴扶持走向市场主导的成熟阶段。”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