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中国首席技术官胡建表示,商业地产价值取决于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办公楼宇市场供给过剩与灵活需求未满足的矛盾源于供需错配,提出利用自研技术实现碎片化需求智能匹配,开放第三方业主接入闲置资产,以数字化标签和特征为楼宇资产赋能。
每经记者|包晶晶 每经编辑|陈梦妤
WeWork中国首席技术官胡建 (WeWork中国提供)
“存量时代,商业地产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更取决于其能否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多样化需求。”日前,WeWork中国首席技术官胡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时表示。
谈及不久前的“2025年AI科技创新生态盛会暨WeWork中国新品全球首发”,胡建表示,整个行业已经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自我迭代,再到颠覆重建的过程。当前办公楼宇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来自供需错配。今年发布的灵活办公智能解决方案“悠座FLEXJOY”完成了从门禁到空间管理,再到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再升级,通过技术手段精准匹配需求。
NBD:灵活办公概念在国内已深入人心,此次WeWork中国提出向“连接器”转型意味什么?
胡建:在WeWork进入中国市场的1.0阶段,曾凭借独特空间设计和社区理念在商办市场脱颖而出,彼时国内类似产品稀缺,空间设计成为核心竞争力。但十余年发展后,行业竞争格局剧变,国内外众多中小运营商在空间设计和社区营造上不断进步,逐渐追平我们的优势。
加入WeWork中国6年以来,我亲历了整个行业从快速扩张到自我迭代、颠覆重建的过程。这次转型是我们在技术发展浪潮与商业地产未来趋势推动下,对商业模式的全面重构。
NBD:如何理解当前办公楼宇市场供给过剩与灵活需求未得满足的矛盾?
胡建:这个矛盾本质上是市场供需错配导致的。从供给端看,国内商业地产市场玩家结构单一,运营模式趋同,办公产品同质化。2018年前后,灵活办公的出现虽带来些许变化,但整体影响有限。而在海外成熟市场,非传统玩家占比接近30%,灵活办公运营商、居住办公融合项目以及俱乐部式办公空间等多元主体使市场供给丰富。从需求端看,国内用户需求日益细化,现有产品也已经无法充分满足。
NBD:存量时代,如何突破传统灵活办公“二房东”模式的效率天花板?
胡建:存量时代,商业地产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更取决于其能否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多样化需求。“二房东”模式已经进入阵痛期,但这恰恰是变革的契机。
WeWork中国通过自研技术,实现了1天甚至1小时的碎片化需求智能匹配,并且开放第三方业主接入闲置资产。借助实时监测和空间使用数据分析,为每个楼宇资产赋予数字化标签和特征,不仅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也为业主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利用AI技术进行楼宇智能化改造上,传统概念里可能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硬件和软件升级,但通过深入研究已有的硬件模块,利用底层技术协议直接与硬件连接,不仅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还能够让技术真正落地并发挥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