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官宣!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年内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7 15:45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程鹏 叶峰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发布公告,显示该公司旗下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卸任所有在管产品。

    在此之前,鲍无可管理的8只基金陆续宣布增聘基金经理,就已经引发市场对其职位变化的猜测,如今传闻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鲍无可具有17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自2014年6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后升任该公司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

    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的变更频率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年内已有138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不乏一些行业知名的基金经理。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景顺长城基金名将鲍无可辞职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名将鲍无可的离职传闻落地。

    该公司旗下包括景顺长城价值边际、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期、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等在内的8只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基金经理鲍无可已于5月16日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辞职”,并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CFF20LXzkOwODZkMN4zibia1H50QcnxgmjOygYS2nibmebjx53NguxDhGX0kiaPGe0BY53j2QTgkqGI9qXUQgqoib1w.png

    鲍无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公募老兵,具有17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他曾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行业研究员,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2014年正式开始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此后又担任景顺长城基金的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

    作为业内知名的“双十”基金经理,鲍无可在卸任前管理着8只基金产品,总规模162.07亿元,其中5只的任职年化回报都超过10%。他管理的产品中规模最大的是景顺长城价值边际A,任职回报62.60%,年化回报10.87%,回报排名在同类产品中位列前2%;另外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职回报374.35%,年化回报15.36%;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任职回报185.32%,年化回报12.39%等,都交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答卷。

    鲍无可比较低调,公开发声并不多。他在2023年的一场媒体专访中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时表示,“关于选股,我想清楚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高壁垒比低估值更重要”“不是说赛道投资都不好,但其有效性不强,较大规模的基金玩不转”“大规模资金必须赚企业价值创造的钱”等。

    今年4月,鲍无可管理的8只基金陆续宣布增聘基金经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职位可能发生变动的猜测,如今传闻终于落地。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公布鲍无可辞职消息的同时,景顺长城基金还发布了包括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在内的7只基金从5月19日起取消申购、转换转入业务大额交易限制的公告。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年内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创新高

    已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任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达到138人,与去年同期的113人相比增加了22%,创下新高。

    除了有基金经理离任,年内新任的基金经理也不在少数,达到213人,行业整体保持了比较高的流动性。

    而在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业内知名的老兵。例如近日,华安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老将、基金经理李欣因“个人原因”即将离任,并且清仓式卸任在管的所有产品。

    4月中旬,工银瑞信基金发布公告称,FOF投资部总经理蒋华安因“个人原因”离任所负责的9只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并已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

    3月12日,华商基金宣布,该公司旗下权益名将周海栋因个人原因离任,并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职位。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王士聪、周克平、张东一、洪流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生“清仓式”卸任或离职的情况,这里不再一一列出。

    有公募人士对每经记者分析,基金经理离任与业绩压力、行业竞争、公司内部因素以及个人职业规划都有关系。例如,面对市场波动,知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大、调仓难度高,若连续几个周期业绩不达标,可能面临降薪、降职甚至被动离职;行业内人才竞争激烈,其他基金公司或私募可能提供更优厚的条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灵活的机制,也会吸引基金经理跳槽等。

    另外,这些调整背后也折射出基金行业人才梯队建设与“去明星化”的深层趋势。当前,基金公司普遍更注重平台型、团队制的投研策略体系搭建,资源投入和绩效考核都更倾向于整体投研团队,也有不少公司推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等,以此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减少基金经理个人离任对产品的影响。

    记者|李蕾

    编辑|程鹏 叶峰 易启江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截图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90天效应显现:中美海运订单量一周飙升275%,洛杉矶地区港口进口量下周增22%,8家船运公司计划上调运价

    下一篇

    最高耗资预计达3.2亿元!美陆军阅兵式恰逢特朗普79岁生日,更多细节流出:士兵一天只供一顿热餐,他们被要求“带好睡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