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海蓝标数字副总经理杨宁:中国品牌出海的下一站将是技术驱动的“智”胜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21:56

    2025年5月9日,在“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上,上海蓝标数字副总经理杨宁将剖析AI时代品牌出海营销。她表示,AI重构全球营销规则,已成品牌出海的“超级引擎”。AI驱动高效投放、新兴平台崛起、DTC模式深化是中国品牌出海三大趋势。她建议企业拥抱AI工具、深耕本地化、注重数据合规、结合DTC与社交电商。

    每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魏官红    

    2025年以来,全球AI(人工智能)竞赛步入“中国时刻”,AI应用正迎来黄金时代。在营销科技领域,AI引发的技术变革已悄然改写产业格局。

    继提出“All in AI(全面投入人工智能)”“全球化2.0战略”后,全球十大营销集团蓝色光标深刻意识到,当前中国营销出海需从代理模式驱动转向技术驱动、AI驱动。在数字营销领域,蓝色光标历经20余年发展,在消费电子、汽车、快消品、金融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洞察与整合营销方案。

    AI时代,中国品牌出海营销正面临怎样的新趋势与新挑战?5月9日,在“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上,上海蓝标数字副总经理杨宁将从“AI时代的品牌出海营销”角度,剖析智能技术如何重构全球化品牌战略。她表示,AI重构全球营销规则,中国品牌出海的下一站将是技术驱动的“智”胜时代。

    上海蓝标数字副总经理杨宁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AI已成品牌出海的“超级引擎”

    在蓝色光标看来,尽管贸易博弈带来短期波动,但中国供应链优势叠加AI技术红利,品牌出海将更高效。

    “关税政策加速了企业出海布局东南亚、中东等高潜力市场,拓宽了增长空间。”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杨宁表示,中企出海过程中,地缘政治、数据合规(如GDPR,即《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已成为新挑战,AI能帮助品牌快速适应法规,自动识别文化敏感点,生成合规广告文案。

    公司在2023年初提出“All In AI”战略,如今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随着蓝色光标推出自研行业模型BlueAI,AI服务成为蓝色光标获取新客户、争取新预算的重要板块。

    杨宁强调,AI已成为品牌出海的“超级引擎”。她提到,在智能创意与内容生成领域,BlueAI平台能够快速生成符合海外市场偏好的广告素材,使多语言文案、AI视频等生成效率提升10倍以上。另外,通过AI算法分析用户行为,企业可以动态调整投放策略;通过AI实时分析市场趋势、竞品动态,品牌能快速调整营销策略。

    “近年来,中国品牌出海营销呈现三大趋势,主要体现在AI驱动高效投放、新兴平台崛起以及DTC(Direct-to-Consumer,直接接触消费者)模式深化。”杨宁进一步表示,除Meta、Google等传统平台,TikTok、Temu、Kwai等新兴渠道成为品牌触达年轻用户的关键阵地,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模式增长迅猛;品牌不再仅依赖跨境电商平台,而是通过独立站、社交媒体私域运营等方式,建立直接用户连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深耕本地化以抢占海外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AI预测爆款品类已成现实。在日本市场,AI能够筛选本土网红,匹配品牌调性,提升海外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杨宁认为,一方面,新能源车、智能家居等品牌通过AI营销提升了溢价能力,另一方面,拉美、中东电商渗透率低,AI可帮助品牌低成本试错,快速占领市场。

    在此背景下,出海中企又该如何把握新趋势、克服新挑战?杨宁建议,第一,企业要拥抱AI工具,从创意生成到投放优化,全链路应用AI;第二,企业出海要深耕本地化,建立本土团队或与专业服务商合作,避免“一刀切”;第三,注重数据合规先行,企业可提前布局GDPR、CCPA(《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等合规体系,利用AI自动化审核内容;第四,考虑DTC与社交电商相结合,通过独立站沉淀用户数据,同时借力TikTok等平台引爆流量。

    2024年,蓝色光标正式启动了“全球化2.0战略”,基于AI新范式构建的技术壁垒,不断优化出海市场结构和毛利率结构,推动全球化业务实现以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增长。作为营销服务商,蓝色光标基于当下国际时局及多元市场发展需求,继续扩张海外办公室布局。

    面对不同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蓝色光标已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沙特、越南、泰国等全球9个国家设立办公室,以加强本土团队深耕,提供专业市场洞察。杨宁观察到,欧美市场更注重情感化叙事,企业可利用AI生成符合当地审美的内容,在东南亚市场,企业可根据“斋月”“双十一”等时间节点定制营销方案。

    展望未来,聚焦全球化和AI两大核心战略,蓝色光标专注从流量代理向自建流量转变,拓展大媒体之外的优势资源,并计划通过投资并购,与营销赛道和内容赛道的优质公司探讨合作的无限可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帝尔激光:高管朱凡、刘志波合计减持约4.99万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下一篇

    一季度车险市场观察:超六成机构车均保费低于2000元,新能源车险保费定价逐步进入稳定区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