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华发系高管换防:格力地产换帅转型免税,华发股份“战略换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8:18

    4月,珠海国资旗下的华发系与格力地产经历密集人事变动。格力地产董事长陈辉因工作调动辞职,华发系得力干将郭凌勇、李向东被提名为董事会成员。华发股份三位资深高管辞职,张巍、叶宁、杨拥军被聘任为新管理层。此次变动源于珠海国资战略布局,旨在解决同业竞争,推动业务协同发展。

    每经记者 陈荣浩    每经编辑 陈梦妤    

    今年4月,珠海国资旗下的华发系经历了密集的人事变动。

    继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控在4月初被无偿划转至华发集团之后,两大上市平台格力地产(SH600185,股价6.23元,市值117.4亿元)与华发股份(SH600325,股价5.28元,市值145.3亿元)近期相继宣布了高管变动。

    其中,格力地产董事长陈辉于今年4月22日因工作调动而辞职,华发系得力干将郭凌勇、李向东被提名为董事会成员。

    与此同时,华发股份的三位资深高管俞卫国、张驰、罗彬集体辞职,张巍、叶宁被聘任为执行副总裁,杨拥军被聘任为财务总监。

    这些变动源于珠海国资的战略布局,随着格力地产剥离非珠海区域的地产业务并转型为珠免集团,华发股份需要在保持千亿元销售规模的同时,解决业绩下滑的问题。

    4月27日下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人事变动后,两家公司在协同发展方面可能会有更多动作,比如格力地产的免税资源可以与华发股份的商业地产项目相结合。

    “例如,在华发股份开发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引入格力地产的免税店,实现‘地产+免税’的融合发展。”支培元进一步分析称。

    华发系高管接棒转型重任

    作为格力地产转型的关键推动者,陈辉的离职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0月,这位珠海免税的前任董事长“空降”至格力地产,两年半时间里,他成功主导了对珠海免税51%股权的收购,并同步剥离了5家非珠海区域房地产子公司。在他的推动下,公司业务范围从地产开发转向免税品销售,旨在扭转格力地产连续的亏损局面。

    财报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格力地产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超过40亿元。

    随着2024年底资产置换的完成,陈辉的“阶段性任务”宣告结束。他辞职后,格力地产董事长的职责暂时由董事周优芬代理,而新提名的郭凌勇、李向东均为华发集团的核心高管,被视为整合格力地产的“先锋部队”。

    每经记者注意到,52岁的郭凌勇,现任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城市运营、区域开发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曾主导珠海十字门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对国资体系资源整合有着丰富的经验。

    李向东现任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配套官,珠海华发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擅长商业运营与配套服务。

    对于这次重要人事调整,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向每经记者表示,此次变动将对两家公司在业务边界重新划分和资本运作协同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华发集团的推动下,两家企业的业务划分将更加明确,例如华发方面将专注于珠海及大湾区核心城市,而格力地产则主要发展免税业务及非房地产业务,从而解决双方的同业竞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地产的转型背后是珠海国资对免税经济的战略投资。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珠海正利用横琴封关运作的契机,打造免税消费枢纽。而格力地产通过收购珠海免税,正试图从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口岸免税运营商。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珠海免税的毛利率达到50.32%,这一毛利率水平要远高于传统地产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然而,新团队是否能迅速与原有的格力地产团队融合,并在与中免、海免等免税巨头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是新任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

    新管理层有望带来企业革新

    与格力地产的“外部输入”高管策略不同,华发股份的最新调整更显“内生革新”特点。

    在三位离职的高管中,俞卫国2001年加入华发股份,参与了公司IPO、全国化扩张等关键阶段,曾担任常务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是公司从10亿级规模迈向千亿级规模的“灵魂人物”。张驰则在2015年前后加入,主导了华东、华南市场的开拓工作,他们的离职被看作是华发股份“战略换挡”的信号。

    从新管理层的背景来看,张巍现任维业建设董事长,擅长城市更新与工程管理;叶宁在金融投资领域有深厚的造诣,管理华金资产等平台,在资金调度与资产证券化方面经验丰富;杨拥军来自龙湖,曾主导西安、广州等地的财务管控,其加盟被视为强化成本控制与现金流管理的关键一步。

    2024年,华发股份以1054亿元的销售额跻身全国房企TOP10,但业绩出现了显著下滑。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骤降68.5%,短期债务达到235.2亿元,尽管现金储备足以覆盖短期负债,但压力不容小觑。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通过微信向每经记者表示,由俞卫国、张驰等老将主导的规模化扩张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面临库存去化缓慢、利润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而新的管理者张巍、叶宁的接任,或许能够为企业带来进一步的革新。

    “未来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首先,经营策略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成本管控;其次,产品策略聚焦差异化竞争,依托财务专家的资源整合能力,探索保障房+长租公寓+高端改善的多层次产品矩阵;最后,组织架构推动扁平化改革,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例如将区域公司授权半径扩大30%,增强一线市场响应能力。”袁帅分析道。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7848351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河证券:地产稳定态势或将持续

    下一篇

    天风证券:交运平台高增长,进入利润兑现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