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还是杭州?
两座城市“殊途同归”近日,一场规格空前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民营经济发展再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之际,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营经济不仅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
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还是杭州?
深圳和杭州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民营经济规模、民企500强数量均排在全国最前列;深圳的科创民企走向全球,杭州最近爆火的“六小龙”也是科创民企。相似之外,杭州和深圳也有不少差异。两座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有何不同?未来如何共同撑起全国科技突围和产业升级之路?
经济承压增长,云南如何破局?
作为沿边省份,云南边境贸易发达,但疫情后受到较大影响。云南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产业,但新兴产业同样面临行业波动。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十四五”收官之年,云南经济如何破局?
杭州的爆发是偶然吗?
今年以来,从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到“杭州六小龙”,杭州仿佛一夜爆发,走上AI时代的风口浪尖。2月5日,杭州召开“新春第一会”,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说,杭州“科技创新”在这个春节频频刷屏,“创新正在成为杭州的城...
杭州的爆发是偶然吗?
早在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去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杭州又进一步明确,要努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拿到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从这个角度来说,杭州的求索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湖州,没有湖?|“名不副实”的城市
湖州,这个名字已经出现1400多年了。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在当时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因临近太湖,“湖州”之名由此诞生。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相当于3万多个足球场。太湖沿岸富饶的土地,孕育...
汽车第一城易主 大黑马竟是它!
深圳这一路弯道超车都经历了些什么?
失守“第三城”,汽车重镇等拐点
上海汽车年产量数据出炉。1月22日,上海统计局披露,2024年上海汽车产量为180.75万辆,同比下降了16.2%。这一数据远低于新晋“汽车第一城”深圳(293.53万辆),也不及重庆和广州。图片来源:上海市统计局虽然重...
失守“第三城”,汽车重镇等拐点
上海市市长龚正近日在采访中提到,上海将加快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是其中之一。在这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应是重中之重,按照“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技术路线,上海正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以技术引领,一个新的上海汽车产业,或许正在到来。
外贸格局大洗牌:第一城易主,“黑马”还有谁?
最新年度外贸成绩单出炉。2024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贸额再创新高,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全国整体进出口向好,具体到城市身上,表现如何?1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各地进出口具体情况:先来看...
外贸格局大洗牌:第一城易主,“黑马”还有谁?
1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各地进出口具体情况:先来看总量,万亿外贸大市共有七座,其中,深圳外贸超过上海,重返外贸第一城;宁波超过东莞,新晋为外贸第五城。万亿之外,青岛突破新台阶,和厦门同处9000亿量级。金华后来居上,连超杭州、天津,挺进前十。再来看增速,深圳、金华、成都、宁波四城成为增速“黑马”,增速均超过10%,相较之下,佛山、南京、厦门等五座城市出现负增长,其中,佛山增速为-16.2%,是外贸TOP20城中,唯一一座增速下降超过10%的城市。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建议成渝地区共同设立“微核”股权基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在王伟看来,每个极点的发展都有主要推动力,京津冀是功能纾解、长三角是绿色一体化、大湾区是产业协同,但成渝地区的主要推力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明确。他认为,成渝地区可以共建“微核”股权基金,以此实现共同繁荣。
史无前例,黑马之城拿下“双第一”
谁是汽车第一城?当很多人还将目光锁定在广州与重庆的角逐时,万万没想到,这次的赢家是深圳。1月13日,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唐上兴在公开活动上透露,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3.53万辆,问鼎全国汽车产量...
史无前例,黑马之城拿下“双第一”
过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城市格局。一些传统汽车工业城市由于转型不及时,汽车产量逐渐下降;也有一些城市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地位迅速提升,深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个几乎只生产新能源车的城市,超越其他具有深厚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成为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极具象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中小机场“黑马”频出,谁拖了后腿?
“2024年,民航全行业同比减亏206亿元,总体实现扭亏为盈。”1月9日,全国民航工作会议透露如上消息。经营向好的背后,是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同步增长。客运方面,去年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