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通用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宣布全面开源其小型人形机器人N1的硬件设计、控制代码及算法模块,并提供完整本体资源包。此举旨在解决机器人行业跨学科开发难题,提高创新效率。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表示,希望通过“乐高式”开源平台,让用户快速上手并专注于自身擅长领域。
每经记者 张梓桐 每经编辑 马子卿
人形机器人风口热潮下,行业玩家正在加速开源,以攻克技术难题。例如,NVIDIA(英伟达)于今年3月发布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并推出了加速机器人开发的仿真框架。
4月11日,通用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宣布全面开源其小型人形机器人N1的硬件设计、控制代码及算法模块,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在当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谈及傅利叶选择开源的原因,傅利叶产品研发总监蔡宇圣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机器人行业长期面临跨学科、长链路的开发难题,许多研究者耗费大量时间在基础硬件搭建上,导致创新效率低下。
蔡宇圣介绍道:“我们希望提供一个‘乐高式’的开源平台,让从业者、学生甚至爱好者都能快速上手,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其看来,开源是现阶段扩大生态的最优解,但企业必须同时证明自己跑通闭环的能力。在资本热度与技术理想之间,如何平衡短期变现与长期投入,将是所有参赛者的共同课题。
蔡宇圣介绍,“乐高式”开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提供标准化模块和详细指南,帮助用户从零搭建机器人;二是鼓励基于基础模块的二次创新。蔡宇圣举例称,N1的开源颗粒度极细,用户可自由改造机械结构或调整控制算法,“就像用乐高积木拼出全新模型”。
据介绍,“Fourier N1”采用紧凑型硬件架构设计,身高1.3米,体重38公斤,全身拥有23个自由度。整机结构由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复合构成,在保证本体强度的同时保证关节灵活性。电池采用背部插拔式设计,单次连续运动续航2小时以上,满足高频测试与便捷部署需求。
动力系统搭载傅利叶自研的“FSA 2.0”一体化执行器,结合自研控制系统,在提升运动稳定性与抗冲击能力的同时,实现更高精度的位姿控制。实测最高稳定奔跑速度可达3.5米/秒,在保持输出上限的同时兼备优越的动态响应能力。
这一策略也与傅利叶此前开源的ActionNet灵巧手数据集形成互补。ActionNet面向具身智能算法开发者,而N1则瞄准硬件与系统集成领域,两者共同构成“软硬件协同开源”的生态基础。傅利叶的开源战略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阶段性特征:技术突破需要集体智慧,但商业化落地仍需聚焦细分场景。
N1的构型与傅利叶此前发布的GRx系列有明显差异——身高更矮、结构更紧凑,且经过超1000小时户外复杂地形测试和72小时连续运行验证。蔡宇圣坦言,N1定位为“开源试验平台”,而非直接商业化产品,其核心目标是技术验证和社区孵化。
对于近期行业频发的“炫技式”演示视频,蔡宇圣表示乐观:“这说明社会对机器人技术的期待值在提升。”但他强调,傅利叶更关注实际场景需求。例如,N1的脚踝设计针对仿真与实际控制器的映射优化,长时序稳定性测试则解决了机械衰减等行业共性难题。他表示:“客户需要的是能稳定运行数月甚至数年的产品,而非昙花一现的Demo(样片)。”
商业化方面,傅利叶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策略。蔡宇圣透露,灵巧手、关节电机等关键部件均为自主开发,以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开源生态有望成为人才与技术的外延储备。“通过社区反馈,我们能更快迭代产品,甚至发掘潜在合作者。”
蔡宇圣认为,开源与商业化并非对立。“企业竞争力在于执行效率和迭代速度,开源反而能加速技术验证。”他举例称,N1未来可能通过定制化生产或高级功能模块收费,而GRx系列将继续聚焦行业客户闭环需求。
尽管开源模式备受关注,但蔡宇圣也坦言国内机器人开源社区仍存在碎片化问题。他认为:“目前多是单点研究项目的临时开源,缺乏持续运营。”傅利叶计划以企业身份牵头社区建设,推动硬件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的统一。
对于近期AI领域热议的MCP(模块化兼容协议),蔡宇圣认为机器人行业可借鉴其思路,但需谨慎。“机器人系统复杂度高,接口标准化需充分验证。”他透露,傅利叶已在内部尝试模块化设计,未来或推出行业通用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体厂商而言,打造生态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蔡宇圣认为,现阶段打造生态能够让更多团队近距离接触傅利叶的产品、理念及开发思路,双方相互交流反馈,达成合作共识,建立初期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在人才吸引和社区影响力方面的竞争力,还能为新技术的论证提供良好的反馈渠道。
然而,打造生态也面临诸多挑战,社区运营的重担主要落在企业肩上,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生态参与者和社区贡献者的各类反馈、问询及合作诉求。尽管初期投入巨大且任务艰巨,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必要之举。
那么,未来机器人开源一定是大势所趋吗?“在当下其实很难断言开源就一定是正确且必然的走向,情况并非如此绝对。”在蔡宇圣看来,从历史周期的视角来看,未来会出现开源与闭源呈现出交错并存的状态。
傅利叶N1的发布只是开源进程中的一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开源,技术会不断创新,产业生态会更完善,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也要看到,开源社区建设、技术标准统一、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还有很多挑战,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才能开创人形机器人产业更好的未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45658956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