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1年4月,试点增加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4个省市;2024年7月,试点再度扩围,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城获批。随着此次9座城市加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也增至20个。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392142
4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
批复称,原则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已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将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
同一天,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复制推广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通知提到,根据工作需要,近期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总结了一批试点示范经验,涉及金融、医疗健康等多个重点领域,现予印发,在全国或有关地区复制推广。
解读:“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4月1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此之前,我国已分3批次设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1年4月,试点增加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4个省市;2024年7月,试点再度扩围,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城获批。
随着此次9座城市加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也增至20个。
多年来,服务业一直是中国吸引外资增长的主引擎。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212.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845.6亿元人民币。新形势下,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已成为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今年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要“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谈到今年工作重点时也提及,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的有序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提升对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引领作用。
这种“引领”作用从数据上看可见一斑:2024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的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总额达到413亿美元,约占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50.2%。
在外界看来,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尚有差距,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有助于提升服务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北京市委书记调研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北京发布消息,4月10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围绕“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产业”开展调查研究。尹力强调,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深入把握商业航天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北京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航天领域核心研发单位占全国一半以上,有300余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形成了“南箭北星”格局。
重庆市委书记调研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工作
重庆日报消息,4月10日,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前往渝北区、两江新区,调研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抓好系统谋划,突出重庆特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安全健康发展原则,以空域改革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核心、场景应用为牵引,积极探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武汉市委专题研究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长江日报消息,4月10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会议强调,要营造一流产业生态,引导产业基金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人形机器人领域,建强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区,搭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加强算力等要素保障,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临港与斯泰兰蒂斯汽车集团签约
“上海临港”微信公众号10日消息,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斯泰兰蒂斯集团“斯泰兰蒂斯循环经济中心”及其关联企业天奇欧瑞德(广州)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制度创新优势,建立汽车整车和车辆零部件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中心,建设涵盖汽车零部件及电动汽车电池再制造、车辆修复翻新、汽车零部件保税维修和绿色再制造等创新业态。
成都计划到2027年落地首店6500家
“成都发布”10日消息,《成都市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印发,聚焦国际化品牌和主理人品牌通过实施新品首发攻坚、各类首店引育活动矩阵打造、特色载体营建营商环境提升五大首发行动,助力消费提振。计划到2027年底,全市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100个,培育新消费品牌500个。
中煤协:煤炭消费总量将在2028年前后达峰
界面新闻消息,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24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并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中煤协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张宏在会上指出,2030年前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是碳排放重要的一部分,煤炭消费总量在“十五五”期间(2026年-2030年)可以达到峰值平台期,具体预测为2028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形成“拐点”后直接下降,可能在5-10年间还有波动。
“中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到2035年,甚至2040年前后,国内煤炭消费量才能进入明显下降阶段。”张宏称。
2024年,中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累计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长14.4%;累计出口煤炭666万吨,同比增长49.1%。这是中国煤炭产量连续第四年创下新高。
广东今年GDP有望突破15万亿元
4月10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广东蓝皮书: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蓝皮书预测,2025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5%左右,总量有望突破15万亿元大关。
蓝皮书预测,得益于存量、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今年广东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在6.0%、4.6%左右。投资恢复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左右,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将带动工业投资增长,“十四五”最后一年,基建领域建设可能加快,推动相关投资快速增长。
在对外经贸领域,蓝皮书预测,2024年广东外贸实际进出口超预期增长,势头将一定程度延续,研判全年将呈“U”形走势,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大等因素影响下,2025年进出口总值将达到9.6万亿元。
工信部发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4月11日,工信部公布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其中,企业品牌93个,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仰韶彩陶坊、陶华碧老干妈、农夫山泉等38个食品行业品牌,老凤祥、海尔、爱玛、雅迪、德佑等28个轻工行业品牌,海澜之家、白鹭、太平鸟等14个纺织行业品牌,同仁堂、仲景、东阿阿胶等13个医药行业品牌。区域品牌43个,如西湖龙井、德化白瓷、清丰家具、涪陵榨菜、兰州牛肉拉面等。
工信部表示,鼓励地方加强名品企业宣传推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消费品优质品牌。中国消费名品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高品质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复核评估,对涉及违法生产经营,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境事故的单位,将按程序取消相应资格。
费高云任合肥市委书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