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酒业增速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去库存周期尚未扭转⋯⋯中国酒业协会这份报告给出解决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7 21:50

    ◎3月27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发布了《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酒类市场面临增速和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高库存、价格倒挂等困境。

    ◎刘振国建议,行业应主动降低增长预期,优化布局,统筹渠道,把握新技术拓展消费场景,推动酒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温梦华  熊嘉楠    每经编辑 彭水萍

    “2024年是中国酒业的深度调整酒类市场持续消化能力不足”“渠道库存高企,动销频次下降”⋯⋯327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开幕式上,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发布并解读了《2024年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坦言中国酒业发展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当下,中国酒类市场面临品类竞争持续加剧、产能过剩隐忧、双理性时代、年轻化趋势等诸多困境和挑战。《报告》指出,整体上,酒类市场增速和效益明显下滑,亏损面扩大;业绩强分化,优势强集中;同时,高库存问题突出、价格倒挂现象严重、线上线下博弈加剧。 

    不过,在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文化复兴等机遇下,中国酒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新机。刘振国表示,中国酒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唯有以技术创新驱动生产,以数字生态重构渠道,以文化共鸣激活消费,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目前去库存周期尚未扭转

    酒业增速和效益明显下滑,亏损面扩大

    当下,全球酒精饮料市场消费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每年以0.3%的速度下滑。中国酒类市场也从增量市场迈入存量竞争时代。“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直到目前这一形势尚未扭转。从世界范围看,酒类消费市场已经饱和,进入到存量消费阶段。”刘振国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熊嘉楠 摄

    现场,刘振国结合《报告》数据,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三大方面,详细解读了当下中国酒业的现状。

    “在生产端,中国酒业分化加剧,发展承压。”刘振国表示。一方面,增速和效益明显下滑,亏损面扩大。其中,饮料酒制造业亏损面从2020年的17%扩大到2024年(1-9月)的33%。而另一方面,业绩强分化,优势强集中。从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20家白酒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为10.01%10.6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此外,酒业品类竞争持续加剧、产能过剩隐忧也进一步突出。

    在流通端,《报告》给出的关键词是“高库存,竞争内卷”。过去一年,中国酒类高库存问题突出、渠道终端举步维艰、价格倒挂现象严重、线上线下博弈加剧。

    从消费端来看,消费支出增速下降,消费者决策理性,决策链更长,同时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购买渠道也更多元。

    《报告》指出,20241月—11月烟酒类消费品累计零售额5524亿元,同比增长5.2%,这意味着,包括烟酒等在内的消费品零售行业已经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同时,线上渠道中,传统电商高速增长时代结束,像抖音这类内容电商的产品品类在持续扩大。

    “当下消费者追求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实用性,更多是产品背后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市场。酒的消费场景更加趋向于自饮、朋友小聚和悦己型消费。”刘振国表示。

    中酒协建议:主动降低增长预期,主动调节增长速度

    在行业调整的浪潮中,挑战与机遇始终并存。 

    国家政策与消费潜力释放为酒业提供了双重驱动力。刘振国表示,除了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白酒重点产区贵州、四川、江苏、山西、河南、安徽、山东等省的地方政府发布了多个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国家当前大力提振消费,释放消费潜能,可以预见,酒业作为消费大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抓住这波扩大内需的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酒业破局的重要机遇。刘振国称,通过数字化赋能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化从消费端向供给端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效率,提升酒类消费信任问题,补齐短板,消除产业发展瓶颈。

    酒是文化的产物,传统文化复兴则是中国酒业的第四大机遇。刘振国称,把酿造文化、品饮文化、场景文化等文化持续生动演绎,与消费者情感沟通、时尚沟通与价值沟通,文化价值的提升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熊嘉楠 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酒业正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分化加剧,产业结构再调整。作为核心产区,产业结构大中小合理布局,以酒庄、酒坊提升酒旅融合,产城融合发展,产业价值链增长。其次是品质化升级,需求由量到质的转变。

    另一方面,当前文化、科技成为酒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刘振国指出,中国酒业以文化兴酒构建产区文化、品质文化,通过科创+文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文化内涵和情绪价值的创新表达。而通过智改数转,则实现业务创新,成本降低,提升效率。 

    最后一大趋势便是国际化。刘振国表示,中国白酒的“出海”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产品出口,到原酒本地化调配灌装,以及酿造的本地化推进,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融合,中国白酒出海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2.0时代。

    面对新格局,行业需以战略定力应对变革。高速增长是过去白酒产业持续发展的特性,但长时间库存积压等矛盾等因素,导致当前酒企、渠道等产业链各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此,中国酒业协会给出了六大建议:行业要主动降低增长预期,主动调节增长速度;统筹产区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动态平衡;以长周期实业构建良性产业生态;优化产品布局,避免全产品线;统筹渠道布局,打通线上线下的传统边界;把握新技术、新场景,拓展消费增量。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中国白酒要从增长逻辑回到“质量质量再质量”

    下一篇

    港深西部铁路计划2035年开通;香港家族办公室数字知识中心启动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