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服务商,明源云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2024年总收入降至14.35亿元,同比下降12.5%,亏损约1.9亿元。AI商业化产品如“云客”签约近2800万元,被头部房企广泛采用。
◎明源云董事会主席高宇表示,最艰难时期已过,将聚焦国企与优质民企客户恢复盈利。公司计划在2025年深化AI应用,开拓海外市场,已在东南亚、日本等地组建直销团队并取得初步成果,预计未来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明源云正借助AI技术与全球化布局迎接行业新机遇。
每经记者 刘颂辉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房地产行业走势牵动着上下游链条的企业。
3月26日,明源云(HK00909,股价3.15港元,市值60.84亿港元)举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董事会主席高宇在会上表示,国内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缩减至2024年的9.7万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变局中也受到显著冲击。不过经过这两年的积极应对调整,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去,接下来将提高产品收益率,聚焦国企和优质民企客户,恢复合理盈利。
作为国内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明源云2024年实现总收入14.3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2.5%;亏损约1.9亿元,同比减少67.7%;经调整净亏损4396万元,同比减少74.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明源云的云客AI产品累计终端签约金额接近2800万元,被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和龙湖集团等头部房企采用。明源云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好AI商业化产品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预计其在未来带给公司的付费收入将实现三位数增长。
据年报披露,2024年,明源云主要为不动产参与方提供云服务、本地化部署软件及服务等,业务包含客户关系管理、资产管理及运营、天际PaaS平台等。
住宅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新开工项目的数量减少,开发商开始严格控制IT产品支出预算,这导致明源云的云服务收入整体下降10.7%至11.95亿元,而该部分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83.3%。
其中,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线的产品“云客”,发布AI创意工厂、AI销售员、视频营销风控、AI地产直播机等具备AI技术能力的数字化产品,累计终端签约金额接近2800万元,覆盖不动产售楼处近1000个,30%的核心功能点调用DeepSeek系列大模型。报告期内,该产品线累计录得收入8.59亿元,同比下降9.2%。
随着各地城投平台更名为产业投资及运营公司,从传统开发建设主体向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云资管和云租赁采购需求开始增多。明源云签约多家国企客户,为产业园运营公司与保障房运营公司提供运营服务。2024年。明源云的资产管理及运营产品线合计录得9980万元,同比增长14.2%。
高宇在业绩会上介绍,今年春节以来,开发商对AI类产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两个月以来接待了很多客户,进行了大量关于AI应用方面的交流。
“其实在过去两年,公司内部各个环节已在开始采用AI工具进行提效,我想2025年应该说将是‘深度应用’的一年,在客服、研发等领域全面应用AI工具,提升流程效率。”高宇表示,国内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缩减至2024年的9.7万亿元是未曾预料到的,接下来公司关键是要恢复合理盈利,进一步加强在AI领域的创新和投入,并积极开拓空间巨大的海外市场。
在高宇看来,今年前两月,房地产市场数据有所好转,加之监管层明确了政策导向,整体判断市场回稳的趋势明显,“即使还有不确定性,但我认为市场进一步大幅下降的概率很低”。
对于明源云2025年的计划,高宇表示,首先是在国内市场战略聚焦,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做好核心产品,精简产品线,降低研发边际成本,提升产品的利润率;另一方面,聚焦国企住宅开发公司、省市属/区国企平台公司,以及优质民营住宅开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
“与国企和优质民企一定要建立更加良性的合作关系,放弃不良性的合作模式和订单,确保国内市场能够真正恢复盈利。”
其次是在“AI+营销”领域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实现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探索“AI+管理”商业化机会,挖掘不动产建设、资产管理领域的AI应用价值。
高宇表示,随着住宅市场整体止跌回稳及土地市场活跃度恢复,相对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将有利于开发商更加从容地安排自身的业务发展,数字化管理方面开始恢复合理的预算规划。“这一轮AI热潮,将对垂直市场上,特别是有着多年行业积累的企业带来重大利好。”
在区域布局方面,2024年明源云启动了海外市场战略,新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区域的直销团队。截至2024年末,明源云的直销团队成员超过300名,在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地签约多家当地不动产客户,累计签约金额近千万元,部分项目已成功完成交付。
按照规划,明源云将在东南亚、日本及中国香港拓展市场,结合各区域的数字化需求持续迭代产品,重点发展AI+/AIOT类的SaaS产品。并且,将积极探索在中东、北美等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寻找潜在的合作和突破口。
“向外拓展的过程中,公司看到了客户的付费习惯、当地的数字化生态环境等,从已经进入的区域市场来看,整体发展潜力肯定超过国内市场,我们对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有信心。”高宇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