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卫蓝新能源A股“朋友圈”再添新人 与华友钴业子公司达成正极材料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23:38

    3月18日晚间,华友钴业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天津巴莫与卫蓝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卫蓝新能源是国内领先的混合固液/全固态锂电池企业,天津巴莫是国内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的生产商,双方优势互补。协议约定,卫蓝新能源对天津巴莫提供的正极材料进行选型,产品定型后优先选择其进行量产,后者给予价格优惠。双方还将在正极材料体系开发等方面展开技术合作。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杨夏    

    “朋友圈”遍布A股锂电企业的固态电池热门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今日再添一位“新朋友”。

    3月18日晚间,华友钴业(603799.SH,股价36.92元,市值628.21亿元)公告称,近日,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巴莫”)与卫蓝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协议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是卫蓝新能源将对天津巴莫提供的正极材料进行相关选型工作,在材料满足性能要求、材料产品定型后,前者优先选择后者正极材料进行量产,后者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而华友钴业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百吨级批量用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器和半固态汽车动力电池;超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双路径固态电池材料齐头并进,抢占客户前沿开发通道。

    量产优先选择华友钴业子公司

    3月18日晚间,华友钴业公告称,近日,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巴莫”)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卫蓝新能源是国内领先的混合固液/全固态锂电池企业,拥有先进的固态电池开发制造技术;天津巴莫是国内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的生产商。双方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优势具有互补性,其合作宗旨是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最重要的内容是卫蓝新能源对天津巴莫提供的正极材料进行相关选型工作,在材料满足性能要求、材料产品定型后,前者优先选择后者正极材料进行量产,后者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通过双方的技术合作,确保彼此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先进性,正极材料体系开发包括但不限于混合固液与全固态锂电池用富锂锰基及其他正极材料。

    根据公开资料,富锂锰基材料以相对廉价的锰为主要成分,贵重金属含量较低,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另外,其热稳定性较好,在高温等条件下不易发生热失控等安全问题,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固态电池的整体安全性。而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选择的一条技术路线就是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全固态。

    超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双路径固态电池材料有进展

    实际上,双方的合作并非没有先兆。

    去年12月中旬,华友钴业在官网披露,华友新能源产业集团联合卫蓝新能源等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实施的“高安全高比能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启动会。该项目致力于攻关高压实、长寿命、高倍率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突破现有固态电池发展技术瓶颈,在搭建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研制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万吨级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先进生产线。去年9月,华友钴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持续关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进展,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百吨级批量用于eVTOL低空飞行器和半固态汽车动力电池;超高镍三元、富锂锰基双路径固态电池材料齐头并进,抢占客户前沿开发通道。

    围绕本次合作事项,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深夜向记者表示,公司跟卫蓝的合作是围绕固态电池的新材料开发,是有多主体的,比如说有电池厂、车厂、材料厂,“现在项目在努力推进当中,我们对这个项目抱有很多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没有上市的固态电池热门公司,卫蓝新能源最近两年的上市公司“朋友圈”越来越多。

    锂矿龙头天齐锂业(002466.SZ)就战略投资卫蓝新能源,隔膜龙头恩捷股份(002812.SZ)与卫蓝新能源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卫蓝新能源将其自身需求材料的80%采购份额定点向上海恩捷及其有控制权的关联公司采购,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用于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及电解质膜。北汽蓝谷(600733.SH)则将与卫蓝新能源联合开发半固态电池,应用于高端新能源车型,如极狐品牌。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小米史上最强年报“出炉”:2024年营收、净利均创历史新高!2027年小米汽车要“出海”

    下一篇

    奥美森转道闯关北交所:产能利用率曾连续两年同比下降 补充提示“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