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对话微众银行数字金融发展部副总经理周铭:助力东南亚银行落实数字普惠金融,把握香港Web3.0与AI金融应用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07 21:57

    ◎周铭向记者表示,在普惠金融+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等因素驱动下,香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银行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时,需要寻求数字科技改变金融服务成本结构。中国丰富成熟的数字金融及数字基建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成本,帮助他们服务更多客群。

    每经记者 陈植    每经编辑 张益铭

    随着中国金融科技持续出海,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领先数字银行积极将科技能力与全球共享。

    去年6月,微众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微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众科技”)在香港成立,旨在依托微众银行成熟的数字金融及数字基建解决方案,积极参与推进香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微众科技依托数字银行底座技术体系,助力香港富融银行于去年10月成功投产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微众银行数字金融发展部副总经理周铭,详解这项数字银行底座技术体系背后的“产品经”。

    周铭向记者表示,在普惠金融+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等因素驱动下,香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银行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时,需要寻求数字科技改变金融服务成本结构。中国丰富成熟的数字金融及数字基建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他们的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成本,帮助他们服务更多客群。

    微众银行数字金融发展部副总经理 周铭 受访者供图

    东南亚银行核心系统迭代侧重点不同 金融科技出海需“因地制宜”

    NBD:尽管海外银行核心系统升级迭代的迫切性相对较高,但他们对切换核心系统都相当审慎,原因有哪些?国内金融科技如何帮他们打消顾虑?

    周铭:不少海外金融机构对核心系统切换的态度相当谨慎。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少东南亚等地区银行机构的核心系统长达30至40年没有切换,导致相关核心系统切换方案与相关人才缺乏,所以他们会对此感到担忧。

    这恰恰是国内金融科技的一大优势。目前,随着业务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与金融业务创新需求日益旺盛,境内不少银行系统已多次迭代,每隔数年都会进行一轮核心系统迭代与数据库迁移,这令国内金融科技服务机构积累大量银行核心系统切换升级操作经验与相关人才。

    目前,我们深知银行核心系统切换与数据库迁移的各个环节与潜在风险点,包括在异常状况下制定数据回退方案,核心系统切换过程关键点的审慎处理,数据库迁移后的验证操作等。这些经验与相关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都可以由微众科技转化为成熟的技术服务能力,帮助境外银行机构更有信心完成核心系统切换升级。

    NBD:帮助海外银行开展核心系统切换升级的操作复杂度,是否会超过境内银行?

    周铭:由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类型、业务特点、金融基础设施都存在差异,因而核心系统切换升级的操作复杂性也不同。

    首先,海外银行对业务创新速度与业务创新效率的要求相当高,尤其是在普惠金融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海外银行希望能按周上线新的金融服务,或对现有场景金融服务进行迭代。因此,数字银行底座技术体系在核心系统设置与设计方面提供众多的预装能力,能够助力海外银行快速整合技术系统,加快业务创新上线步伐。

    其次,有些海外银行业务规模与用户数量相对较小,未必需要切换核心系统,但他们在进军数字金融后,业务发展速度特别快。数字银行底座技术体系的分布式架构特性,支持他们随业务规模“按需扩容”,且无需停用原先的技术系统,从而以比较小的技术系统迭代升级支持业务规模增长。

    第三,越来越多海外银行不希望在核心系统升级过程中停机维护,因为这会造成部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很大影响他们的客户体验。

    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在解决这项痛点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可以让银行有两套服务系统并行运行,若银行需对A系统进行维护升级时,可以将用户转移到B系统并继续提供金融服务,反之对B系统进行维护升级时,也可以将用户转移到A系统;且A、B系统先后升级、用户切换都是全自动完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7×24小时全年无休做服务。

    NBD:除了提供核心系统升级解决方案,东南亚等地区银行机构对中国金融科技赋能还有哪些期望与需求?

    周铭:在东南亚地区,不少银行主要服务高净值用户,对大量普惠客群缺乏服务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银行的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难以做到普惠金融的收支平衡。

    所以,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东南亚等地区银行机构服务海量普惠客群——除了依托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显著降低他们的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成本,中国数字银行的成熟运营经验能让他们通过纯线上的方式,以更低运营成本将普惠金融业务覆盖到更多民众。

    目前,不少海外银行尚未布局线上贷款,且审批一笔贷款的时间周期较长,操作成本也比较高。所以,中国金融科技可以提供相应经验与方案,帮助他们快建立线上金融产品体系与运营能力,以较低的业务成本服务更多的长尾客户。

    如今,中国金融科技相关产品方案已在不少海外银行取得不错的应用成绩。比如在印度尼西亚市场,微众科技通过提供AI、大数据等技术支持,帮助印尼数字银行Allo Bank构建了基于开放架构且成本效益高的新一代数字银行核心系统,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帮助该数字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用户显著增长。

    把握香港Web3.0与AI金融应用机遇 助力香港银行业承接更多增量业务

    NBD:香港金融行业的金融基础设施正在加速迭代升级,如何看待新的发展机遇?

    周铭:目前,香港云集了大量Web3.0创业者与投资资金,香港原先的金融基础设施如何承接日益增多的Web3.0资产与投资资金,面临较大的挑战;此外,香港银行业也意识到AI对金融服务模式的巨大变革影响力,希望在现有业务系统层面构建AI能力,这都给我们带来的新业务发展机遇。

    目前,微众科技主要依托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研发能力,其中包括“AI+金融”应用能力、与Web3.0相契合的业务技术系统构建能力等,希望能将这些金融科技能力带到香港,帮助香港银行业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承接更多增量业务,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NBD:随着境内越来越多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接入DeepSeek,进一步提升大模型在金融场景的应用,DeepSeek将如何重塑境内金融服务模式?尤其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都在研发AI Agent(智能体)的金融场景应用,挑战有哪些?

    周铭:基于自研AI工程化平台“模型可插拔”等特性,微众银行成为业内率先成功部署DeepSeek-R1满参数模型的机构之一,验证了AI工程化平台开放式架构的灵活、敏捷性优势。就技术层面而言,DeepSeek在准确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短期作为提升生产力工具是存在很大想象空间的。但AI大模型如何更好地应用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或许还有较长的征途。

    随着AI大模型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安全合规、隐私保护等问题会随之显现,对金融机构科技能力和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金融机构可以先聚焦在内部提升效率和对客优化服务流程等可控场景,不断摸索和完善相关能力,再逐步向外深化更多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长护险已服务134.29万失能人员!未来该怎么走?业内建议:完善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完善支付监管…… | 两会金融观察③

    下一篇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为骑手缴社保可分险种处理,养老和医疗保险适宜采取平台与劳动者分责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