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822件,同比增长10.3%;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同比增长9.05%。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上海聚焦“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在发布会上介绍,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十四五”以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822件,同比增长10.3%;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78.93万件,同比增长6.7%;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同比增长9.05%。上海连续四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保持优秀等级。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芮文彪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市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主要突出五个方面的“新”:
一是以制度之“新”引领创新发展。上海率先探索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2021年7月,上海设立了全国唯一的正局级独立设置地方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部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浦东新区设立全国唯一的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四合一”独立建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高规格制定发布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
与此同时,上海市落实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求,发布全国首个《国外地理标志在华保护申请手册》。在浦东新区率先探索“著作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创新,设立全国首个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和首个科创企业跨境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二是以运用之“新”赋能创新价值。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提升为省部级表彰。大力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存量专利”盘点盘活,4.3万余件专利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7600余件。
“十四五”以来,上海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15金14银,上海两家中小企业获得WIPO全球奖。
三是以保护之“新”护航创新创造。持续加强全国首批专门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全覆盖。在全国首批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深化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浦东新区、徐汇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和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四是以服务之“新”激发创新活力。上海作为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中国唯一专家调研样本城市,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扎实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对标改革工作。在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率先实现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全域入驻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和知识产权“一件事”平台。
五是以合作之“新”优化创新生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会商和与WIPO战略合作机制,推动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奉贤(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以及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机构落地。共同打造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品牌,深化共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持续加强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步,上海将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勇当排头兵和先行者,持续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继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创新改革。”芮文彪表示。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外资企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工作进展?
对此芮文彪表示,上海共有7.5万多家外资企业,数量非常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一直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保护制度。深入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这些地方法规,落实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等规定。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出台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知识产权鉴定等政策措施,全面强化严格保护、同等保护。将知识产权制度探索纳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
二是加强行政保护。持续加大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连续四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5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200余件。加强跨区域、全链条保护,强化长三角及十二省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强主动保护和精准保护,建立健全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制度。构建市区两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发挥行政裁决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优势,高效化解了一批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许多外资企业纷纷选择知识产权局行政裁决这种方式来解决纠纷。
三是优化重点领域保护措施。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电商平台侵权问题,多部门联合出台《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指导支持电商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网络定向监测。针对药品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外资企业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引入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确保医保平台及时下架侵权产品。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支持外资企业符合要求的专利进入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通道。
四是畅通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外资外企关切,加强和在上海的国外知识产权机构的交流,每年举办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并通过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领馆通报会、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圆桌会议等,及时介绍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新进展,听取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周逸斐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