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头部企业营销引热议 背后是“卷出花”的PD-1单抗市场
2025年4月,PD-1单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格局趋于固化。青侨阳光基金经理林伟表示,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先发企业主导潜在增长。但PD-1双抗在技术原理上具备大幅超出单抗的潜力,且在临床试验中已击败单抗。业内认为,PD-1双抗在未来5~8年内将强势崛起并改写产业格局。
中国9至14岁女孩HPV疫苗首针接种率仅4% 专家呼吁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近日,“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种与免疫规划”研讨会召开,有专家表示,中国女性HPV疫苗覆盖率不高,9至14岁女孩接种率更低,是HPV疫苗作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现实困境。其他专家建议各地探索组建区域联盟或采购集团,提高疫苗接种率,并指出HPV疫苗降价合理,但需警惕产业过剩。
爱博医疗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0% 2024年隐形眼镜收入首次超过OK镜
2025年一季度,爱博医疗实现归母净利润9255.81万元,同比减少10.05%,业绩罕见下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明星产品(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营收增长放缓。尽管新的隐形眼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1.84%,但毛利率仍不足此前明星产品的1/3。4月23日,爱博医疗股价跌停。
太突然!A股公司董事长、亿万富豪张阳被立案调查、留置!他去年年薪超170万元,公司旗下有8家医院在运营
4月21日,三博脑科(SZ301293)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张阳个人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公告显示,上述两份通知书由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签发,公司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
三博脑科董事长张阳被留置和立案调查 上周曾主持董事会会议
2025年4月21日,三博脑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张阳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公告显示,4月16日,张阳还曾主持公司董事会会议。几天前,三博脑科刚发布了一份不错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长春高新24年净利大降
国内生长激素龙头交出了近20年来首份年度收入同比下滑的成绩单。4月20日,长春高新(000661.SZ,股价91.95元,市值375.1亿元)同时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
长春高新近20年来年度收入首次同比下滑 2024年和一季度净利润降幅均超40%
长春高新2024年营收降7.55%,净利润降43.01%;今年一季度业绩继续下滑。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生长激素业务走下坡路,疫苗和房地产业务也持续萎缩,仅华康药业保持正增长。为应对下滑,公司加大研发和销售投入,但未能转化为收入增长。公司股价自历史高点后一路下跌,市场关注其创新产品变现能力。
乐普医疗连续两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去年药品收入同比下滑42%
4月18日,乐普医疗2024年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医疗器械和药品板块收入均下滑,其中药品收入同比减少42.25%。为应对挑战,公司决定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转向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研发。
澳华内镜一季度净利润锐减1143.36%;百诚医药下修2024年业绩 | 医药早参
丨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丨NO.1澳华内镜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143.36%4月17日,澳华内镜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26.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9...
传奇生物CAR-T疗法一季度销售超25亿元;强生预计关税导致2026年4亿美元利润损失 | 医药早参
丨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丨NO.1传奇生物CAR-T疗法一季度销售超25亿元当地时间4月15日,强生在2025年一季度报中披露,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一季度销售额为3.69亿美元,约合26.5亿元,同比增长13...
映恩生物登陆港交所首日大涨116.70%;百利天恒第10款ADC获批临床试验 | 医药早参
丨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丨NO.1映恩生物登陆港交所首日大涨116.70%4月15日,映恩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截至收盘股价大涨116.70%。公司本次IPO(首次公开发行)认购募资总额为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
对话丨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保罗·安德森:未来20年要看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国的创新成果将传播至全球
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保罗·安德森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度对话。安德森指出,研究型医院将研究与临床紧密结合,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通过“研究融入治疗”模式推动医学进步。他提到,科研资金短缺是全球普遍问题,基因和细胞治疗是肿瘤创新疗法的重要方向,中国企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未来创新成果有望传播至全球。
对话 | 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共话“饿死肿瘤”学说 肿瘤的未来研究方向是什么?
近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曹义海接受专访,谈及“饿死肿瘤”理念。他指出,该理念虽正确但机制复杂,目前相关药物有效但临床受益率有限。曹义海认为,未来肿瘤药物研究应分两类,且联合用药是重要方向。他强调科研核心在于原始性创新,应重视机制性基础研究,鼓励非共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