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举行新闻吹风会,介绍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相关情况。在吹风会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文旅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就代表提交的建议及有关部门的办理情况,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举行新闻吹风会,介绍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相关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吹风会。在吹风会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文旅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就代表提交的建议及有关部门的办理情况,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吹风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新技术、新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马兵是一名来自一线的工人,长期从事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精加工任务。2024年,他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能力提升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主要涉及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资源,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等内容。
马兵的建议由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理。办理过程中,教育部积极与马兵进行沟通,了解建议提出的背景及相关情况,把建议同他们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积极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结合建议中提出的“搭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的意见,教育部统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化“一体两翼”布局。稳步推进“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落实省级政府领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有序布局“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了34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并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指导联合体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显著提升。
二是围绕建议中提出的“培养更多制造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建议,教育部系统推进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编制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完善差异化生均拨款机制,面向技能人才紧缺度高、人才培养成本高的制造业相关专业予以倾斜支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支持,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经了解,教育部下一步将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推进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能力提升的彻底转变。
三是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学费问题,教育部认真研究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起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免除学费。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大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和省级统筹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总的感觉,教育部能够深入了解建议中所提有关问题,真正做到了把办理代表建议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并同推进部门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实地调研,部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任务。将我的建议写入了有关政策文件,转化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此对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表示感谢。”马兵表示,自己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肩上所担负的人民的重托和期盼。新的一年,将更好地为人民发声,把基层和一线的实际情况反映上来,努力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何光华代表提交了《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这条建议的由来,起源于在履职调研期间,不少新能源私家车主和运载商用车主提到充电换电难、旅程焦虑的问题。
何光华通过调研发现,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现象:在城市中,部分核心区域充电桩过剩,部分区域常常被非电动车辆占用,利用率不高;在老旧小区、城郊的覆盖率不足;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节假日桩位不足排长队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何光华提出从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居民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力度、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等方面出发,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充电焦虑”发出民声,汇集民智。
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国家能源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针对建议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多次进行电话沟通交流,并详细开展逐条回复,详述目前的政策推动情况和下阶段推进方向和政策措施。
针对民生关切,国家能源局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举措。在完善工作协同机制方面,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指南》(国能综通电力〔2024〕19号),以居住区、办公区和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指导各地分层级、分场景确定充电设施发展策略、建设规模和重点任务,加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在居民个人充电桩建设方面,国家能源局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将充电设施纳入改造项目,在各地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在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应用方面,国家能源局联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新能源汽车和电网互动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组织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申报。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上升49.1%;桩车增量比为1:2.7,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国家能源局等相关部委的回复内容详实,针对解决措施也给出了明确思路与规划。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决心和行动力。”何光华代表说,后续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代表工作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为民众发声,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不辜负人民的信任与国家赋予的使命。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彪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