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香港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人民币存款总额达约1.1万亿元。国家多项举措为港注入活力,港也吸引境外资金支持国家发展。此外,香港积极推动虚拟资产发展,近两年动作频频,已提交稳定币监管制度立法草案。陈浩濂称,监管框架聚焦储备管理、投资者保护和合规监管三领域。
每经记者 黄婉银 实习生 刘姝 每经编辑 杨夏
“香港能够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天香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外汇市场及场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场。”
2月18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以下简称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公开发文表示,截至去年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包括存款证)达约1.1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交易和金融活动提供流动性支持。香港的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亦持续增长,2024年日均交易额达30975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近五成。
他提到,从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到内地地方政府选择香港作为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的平台,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也已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这些举措既为香港市场注入活力,也体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境外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功能。
2月17日,在2025未来稳定币峰会中,陈浩濂还发表了关于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演讲。《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陈浩濂在现场表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不仅在巩固传统金融市场,还积极推动新兴金融创新。近年来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就是随着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广泛应用,虚拟资产领域迅速扩张。
近一两年来,香港在虚拟资产领域动作频频。2023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成功发售8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这也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2024年4月,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在港上市。2024年11月,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虚拟资产指数系列。
2024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已向香港立法会提交了稳定币监管制度的立法草案。“我们的方法与国际标准一致,并纳入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建议,以确保香港的监管框架在适应本地情况的同时,保持全球竞争力。”
陈浩濂说,在拟议的发牌制度下,任何在香港从事发行法币挂钩稳定币、发行以港元计价的稳定币,或积极向香港公众推广发行法币挂钩稳定币的实体,都必须获得牌照。鉴于稳定币有潜力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手段,它们也给货币和金融稳定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了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应对这些风险,政府致力于为稳定币发行方建立健全且适宜的监管框架。
陈浩濂认为,监管框架聚焦三个关键领域:第一是储备管理,持牌发行方必须建立健全的储备稳定机制,确保支持稳定币的储备资产由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构成,储备资产的总价值必须始终至少等于流通中稳定币的面值,并对这些资产进行妥善隔离和保护。第二是投资者保护,确保稳定币持有者有权按面值赎回稳定币,赎回申请需在合理时间内处理,且不收取不合理费用。最后是合规监管,发行方必须遵守反洗钱和风险管理措施、信息披露义务、审计要求,以及关键人员的资质标准。
“从理论上讲,加密货币的交易成本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但稳定币的交易成本更低。这就是稳定币的作用,也是我们必须重视它的原因。如果没有完善的稳定币体系,我们又怎么能成为Web3中心呢?这就是我们建立相关监管制度的原因。”香港金融发展局总监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也在现场提到,随着不断采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实现资产证券化,希望在监管明确的情况下,能将来自内地和其他地方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引入香港,在香港推广,这样就能抓住很多与代币化资产相关的机遇。
注:稳定币是指追求币值相对稳定的一种加密货币,通常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等)或大宗商品(如黄金、石油等)等稳定资产挂钩,以维持其价值的稳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