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太平再保险(中国):从0到1,智驾保险市场方兴未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2-18 21:00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速,为保险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太平再保险(中国)业务总监王明忠、精算部负责人李宏军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保险行业对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风险保障需求渐增,智驾保险市场正处快速发展初期,将迎爆发式增长。目前,智驾保险研发存在缺少经验数据和统一责任认定标准两大难点。此外,智能驾驶汽车风险特征需考虑全新因素,其保险方案需针对特定场景和风险设计,且可能会有新险种。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廖丹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研究的专业再保险机构,太平再保险(中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和创新探索。

    近日,太平再保险(中国)业务总监王明忠、精算部负责人李宏军在联合接受保通社专访时表示,目前,保险行业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新型风险保障需求越来越关注,相关创新型保险产品将不断涌现。

    有关机构预计,2026年我国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90%以上。随着高阶智驾技术的成熟,智驾保险有望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智驾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将在未来数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一些智驾保险方案的落地,今年多家大型车企将陆续开始启动智驾保险投保项目,保险规模将迅速提升。从长期来看,随着高阶智驾技术的成熟落地,智驾保险有望成为行业刚需,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看来,智能驾驶车辆的普及会对保险产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投保主体的转变、保险产品内容更加丰富两个方面。

    传统车险定价方式中从人因素的影响将不断减弱

    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同时,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政府陆续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及落地。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投保商业保险,保险保障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试点运行或上路的基础配套措施。

    在王明忠看来,保险行业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新型风险保障需求越来越关注,但在实际落地方面,目前智驾保险研发主要有两大难点:一是缺少相关经验数据,保险产品的精确定价存在较大难度。二是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事故责任划分较为模糊。

    据悉,传统车辆的事故认定一般根据现场勘察、证据收集和技术鉴定结果,由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确认,责任主体通常为车辆驾驶员;智能驾驶车辆的事故认定则更加复杂,涉及主机厂、上游软硬件供应商、车主等多个主体,同时需要车企配合提供智能驾驶系统在事故发生时的状态数据,以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

    “随着智能驾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驾驶行为将越来越多地从驾驶员转向智能驾驶系统,传统车险定价方式中从人因素的影响将不断减弱。”王明忠告诉保通社。

    从投保人角度而言,智能驾驶保险的投保人可以是车主,也可以是车企或运营方:

    对于L1、L2级辅助驾驶场景,车辆仍主要由驾驶员操控,因此车主是主要的投保人,部分车企为提高智驾产品的认可度,也可能会主动为用户投保智驾保险。

    对于L3及以上的高级别智能驾驶,智能系统会有更多的车辆控制权,当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时,责任可能更多地由车企或运营方承担,车企或运营方将可能成为智驾保险的投保人。

    王明忠还提到,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会发生变化,而目前车险定价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以往出险的情况。因此,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必然对车险产品和定价产生深远影响。

    智驾保险方案一般针对特定场景和风险进行设计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驾驶汽车的风险特征需考虑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等全新因素,在无法获得车企数据的情况下,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导致保险产品定价困难。

    在李宏军看来,由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专业性强、迭代很快,保险公司自身的能力很难去准确评估风险,而且现阶段也缺乏足够的保险数据。因此,需要与汽车产业端合作解决数据和风控的问题。

    “产业端拥有大量的车辆测试数据和运行数据,可以作为风险评估的数据源,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手段(事故鉴定、风险评级、风险监测等)帮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李宏军介绍称,从2022年开始,公司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端的专业机构开展数据合作和技术研究,并且开发了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用于智能驾驶风险因素评估、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定价。

    李宏军告诉保通社,智能驾驶保险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的适用场景和风险特点进行设计。

    对于L1、L2级智能驾驶,主要对驾驶员在部分特定场景中操控车辆行驶提供辅助,如自动泊车辅助、自动变道辅助以及车道居中辅助等,因此智驾保险方案一般针对这些特定场景进行设计,重点针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提供风险保障,包括车身损失、第三者责任等。

    对于L3、L4级智能驾驶,该级别下的智能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可实现自动驾驶,具有不同种类道路的领航辅助功能。由于智驾产品自身缺陷或故障造成的事故风险,可能需要通过产品责任险进行转移。

    对于L5级完全自动驾驶,保险责任将完全由车企或上游产品供应商承担,智驾保险方案将涵盖车辆运行的全部场景,并更加关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其他衍生风险。

    “智驾保险产品将基于不同车企、不同车型、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的内容设计和定价,并随着需求的提升而不断迭代升级。”李宏军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险产品及服务也将持续创新并迭代升级,一步一步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针对智能驾驶车辆的衍生风险可能会有新的险种

    按照《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中的通用规范标准,可将智能网联汽车的风险分为四大类,包括功能安全风险、预期功能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数据安全风险。

    王明忠在受访时对保通社表示,除了与传统车辆相同的车辆功能安全风险之外,智能驾驶车辆还增加了预期功能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新型风险。在设计智能驾驶车辆的保障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对于这些新增风险的保障。

    所谓预期功能安全风险主要是指智能驾驶算法的缺陷导致车辆在自动驾驶时无法执行正确的驾驶决策进而发生事故,而网络安全风险指智能驾驶车辆的系统或者车企的云平台遭受网络攻击,导致车辆事故的发生或者数据信息的泄露等损失。

    “智驾保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将在未来数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王明忠预判,首先,智能驾驶渗透率增长迅速。

    在其看来,随着一些智驾保险方案的落地,今年多家大型车企将陆续开始启动智驾险投保项目,保险规模将迅速提升。从长期来看,随着高阶智驾技术的成熟落地,智驾保险有望成为行业刚需,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仅是产品,智能驾驶车辆与传统车辆在理赔服务环节也存在较大的不同。王明忠指出,智能驾驶车辆保险可借助搭建的数据平台,利用车联网技术和传感器实时数据,更容易实现事故信息的即时上传和自动化理赔,长期来看会缩短理赔周期。

    “保险公司与车企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将会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在王明忠看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基于汽车行业的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风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案。对于车企来说,借助保险公司的专业化全流程保险平台,可以拥有更加合适的专属定制化保险方案,优化理赔流程,降低维修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保险公司与车企有望在数据共享、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

    上述负责人在受访中还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作为专业再保险机构,“公司将进一步与汽车产业、保险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公司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生态圈,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79091969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常友科技: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121305754%

    下一篇

    多因素推升银行股估值 险资接连出手增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