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尚未看到明显迹象表明航运公司正在布局二次中转模式或调整船型布局,龙头企业只是更倾向于布局新兴市场并扩大码头及物流资产投资。此外,她还认为,未来市场竞争焦点在于服务的匹配度,包括准班率、直航服务、规模和服务网络等,而非单纯的价格战。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文多
2025年一开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港口拥堵、运价下行⋯⋯一系列的变化让航运公司大呼棘手。
就在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在此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副所长郑静文。
早在2024年12月时,郑静文曾表示,考虑到美国的高通胀状态和中期选举压力,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或更具可行性。
这一次,她就近期关税波动风险、航运联盟策略调整、运价未来走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郑静文在去年12月正确预测了特朗普新政中的首轮关税比例。她提到,贸易政策将在特朗普上台后快速推进,考虑到目前美国的高通胀状态和中期选举压力,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或更具可行性。
今年2月4日,美国政府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正式生效。
郑静文分析道,北美航线(即美线)货运需求在2024年同比增长约10%,其表现超预期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是美国的补库需求较高。具体来说,一些美国供应商担心特朗普当选后将实施一系列关税政策而进行提前囤货,市场上由此出现了一股抢运潮,所以2025年的部分货运需求已在去年被透支。
2018年特朗普首次宣称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中美间的货运量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当时市场认为这更多是一种威胁言论,直到关税政策落地后,市场才出现了明显的抢运潮。之后的2019年,货运量因此出现了显著下滑。
但时至今日,外贸人士已经不再怀疑特朗普竞选时主张的关税措施只是一场空谈,也认为不存在明显的窗口期,这导致2025年2月初美国第一轮关税政策落地时,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抢运需求。
据央视报道,2月10日,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对所有美国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并声称将对芯片、汽车、药品等产品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加拿大、德国、日本等美国盟友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上述关税措施将破坏多边贸易体制,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及其贸易伙伴都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
在关税问题上,马士基首席执行官Vincent Clerc在年报电话会议中强调,目前没有人能确切预测未来关税的变化。马士基客户的看法是未来几个月的采购订单依然活跃,因为新政府知道美国民众对通胀感到不满,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也可抵消关税带来的影响。只要关税保持在适度范围内,情况应该能平稳过渡,不会对货量产生重大影响。
但若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加码,海上运输模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郑静文告诉记者,这或将刺激产业链转移,并增加东南亚国家、墨西哥等地的中间品贸易需求。但考虑到特朗普的行为较为多变且意图难以捉摸,目前尚未看到明显迹象表明航运公司正在布局二次中转模式或调整船型布局,龙头企业只是更倾向于布局新兴市场并扩大码头及物流资产投资。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统计数据,中国出口集装箱市场从春节假期中逐步恢复,但复苏略显缓慢,各远洋航线运价延续下行走势,综合指数持续下跌。2月7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896.65点,较上期下跌了7.3%。
郑静文分析道,近期的运价走低更多是季节性因素,而非联盟运行导致的价格战。春节假期中货运量低,为了吸引货源,部分班轮公司采取降价策略。而未来,马士基通过“双子星”航运联盟(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加大“干支”协调配合将获得较好的成本优势,驳运体系将提高干线大船的装载率,从而发挥干线大船规模经济的优势。但这需要高效的运行效率与干支线协调能力,否则可能无法实现降低整体成本的目的。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Vincent Clerc表示,规模和利润率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公司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资产利用率和密度,“双子星”航运联盟覆盖的网络未来将帮助马士基节省5亿美元。
郑静文评价称,“双子星”航运联盟这一策略和经营模式在行业内已存在,虽不算创新,但两家公司组合打包了扩大支线服务范围、精简干线网络以及全球中转枢纽布局等系列措施,并强调港口控制权,目前尚无其他班轮公司采用此种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干线时效快,而中转港口的节奏没有跟上,对从端到端的运输时效而言不一定是最优的。郑静文进一步解释道,过去货主们一旦遇到转运港口被甩货,就会面临一定的货物运输风险,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他们开始倾向于直航服务,如地中海航运公司过去几年不断扩充船队规模便是为了满足这部分运输需求。
2月10日,“双子星”航运联盟在上海港正式运营,作为其枢纽港之一,上港集团旗下冠东公司运营的洋山深水港区三期码头将结合自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港口国际中转、空箱调运等重要功能,同时做好沿海捎带、国际中转集拼等重点业务的拓展。
而现阶段,不同班轮公司都在试探市场上的反应,看货主到底更接受哪一种模式。郑静文表示,在与港口企业交流时,企业认为“双子星”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调度安排,枢纽港的运行效率可以得到提升。不过,若“双子星”联盟能够达到目标准班率,这也并非所有班轮公司都能效仿,如何布局干支协调的中转基地将成为一大难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从航线分布来看,受联盟重组影响较大的区域仍是欧洲航线(即欧线)和北美航线。
上海航运交易所在上周的两份报告中表示:欧洲航线运输需求表现平淡,船公司对采取暂时停航、并班的措施,以平衡供求状态,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下行;特朗普上任后加征关税将导致北美航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运输市场表现较为疲软,市场运价继续呈现调整行情。
当前,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一个“定时炸弹”。一周之内,800美元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被取消又恢复,便是特朗普“朝令夕改”的一个典型例子。在郑静文看来,恢复的目的是为美国相关部门留出清关调整时间,做好整体物流应对策略,长远来看,取消小额免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虽然取消小额免税会导致成本上升,但由于小包裹本身价值较低,这一成本的涨幅相对可控。相比之下,海运成本的大幅波动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郑静文表示,据调研,班轮公司没有对跨境电商货物与普通货物做特别区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票货。只是,跨境电商货物更倾向于选择快航航线以缩短周期。各大班轮公司如马士基、中远海运、达飞轮船等都有提供跨境电商业务,只是侧重的航线与区域有所不同。
郑静文告诉记者,未来的运价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欧洲航线和北美航线的运价走势难以准确预测。北美航线受需求的不确定性、联盟格局调整、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美国船舶法案》等多重因素都会造成影响。
而红海复航则是影响欧洲航线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一旦班轮公司经苏伊士运河开启大规模复航,运价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多家班轮公司此前表态。马士基认为核心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航行是否安全,第二要防止因局势恶化而再次需要绕航的可能性。赫伯罗特考虑到中东地区局势依然复杂且不稳定,尚未能作出恢复航行的决策,仅有达飞轮船在测试返回红海的可能性。而从利润端来看,根据马士基给出的2025年息税前利润预期指引,若红海在年中复航,仅能勉强实现盈亏平衡。
郑静文认为,未来市场竞争焦点在于服务的匹配度,包括准班率、直航服务、规模和服务网络等,而非单纯的价格战。在2024年前三季度,小型班轮公司利润率增长明显快于大型班轮公司,这并非由于规模差异,而是长协(长期协议)和现货业务比例不同导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