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央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该方案重点引导多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包括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等五方面举措,其中有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延长考核周期、巩固落实增量政策合力三大重点内容。方案聚焦底层机制,资金侧与资产侧双向发力,共同营造中国特色投资生态。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赵云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1月22日,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的重要决策部署,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平安基金表示,《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主要包括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五方面举措。
其中有三大重点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按24年底5.9万亿的持股规模算,预计每年对应5000-6000亿左右的潜在增量资金。具体抓手涵盖四点:
①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与供应;
②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
③强化监管分类评价,提高权益类和长期类考核比重,引导基金公司自购;
④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提高大类资产配置和风控能力);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根据其测算,目前上市公司投资比重12%,未上市公司投资比重9%,股票投资合计21%。后续每年有望新增千亿级别的增量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预计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且后续还将扩大。
二是延长考核周期。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其中,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需大幅下调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下一步“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将由50%进一步调整至不低于60%),全国社保基金需明确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三是进一步巩固形成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在政策落实端,由中央金融办统筹协调,财政部、人资部、央行、金管局、社保理事会多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形成了系列政策举措。
平安基金表示,从《方案》提出的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五大举措来看,均聚焦底层机制,资金侧与资产侧双向发力,共同营造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中国特色投资生态。资金侧围绕养老体系三大支柱,着重打通业绩考核与资金久期间的发展堵点,为培育长线耐心资本奠定了重要基础;资产侧围绕提升投资回报,不断丰富并扩大政策工具箱,着重引导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分红;最终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资产回报与资金增长的良性互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