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通往网红之路,这座中部城市有多努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30 20:24

    2023年初,一场3000万人在线围观的春节烟花秀,让南昌初尝走红滋味。随之而来的“旅游特种兵”从全国各地涌入,南昌终于成功晋级“网红城市”之列。回过头来看,南昌的旅游热度已持续一年多时间,并没有如许多城市一样“昙花一现”。这座城市的“网红”之路背后,到底做对了什么?又面临哪些挑战?

    每经记者 唐俊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102805

    “周末到处都是人,虽然单子很多,但市区非常堵车,上周日一个3.8公里的行程,整整开了40分钟。”从南昌昌北机场去往酒店的路上,司机师傅告诉城叔,这两年,来南昌旅游的游客明显多了许多,这让他甚至有点不喜欢周末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300多年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如此盛赞南昌。但回归现实,很长时间里,南昌最为外界熟知的标签是“小透明”省会,与曾经的风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与周边的长沙、武汉等城市相比,同样是省会城市,并且都拥有不错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南昌却一直“火”不起来。

    不过如今,南昌正在撕掉这样的“标签”。2023年初,一场3000万人在线围观的春节烟花秀,让南昌初尝走红滋味。随之而来的“旅游特种兵”从全国各地涌入,南昌终于成功晋级“网红城市”之列。

    回过头来看,南昌的旅游热度已持续一年多时间,并没有如许多城市一样“昙花一现”。2024年末,城叔专门去往南昌,试图探寻这座城市的“网红”之路背后,到底做对了什么?又面临哪些挑战?

    抓住机会

    南昌真正走红,要回溯到2023年“五一”假期。

    当时,全国各地的“旅游特种兵”们奔赴南昌,在八一广场看升国旗、在大士院街吃拌粉、在蛤蟆街喝瓦罐汤、在滕王阁阁楼上“看海”、在万寿宫街区夜游……也是在这个“五一”,南昌罕见地出现在OTA平台发布的旅游热度飙升榜上。

    万寿宫街区的人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唐俊 摄

    地铁客流直观反映了城市出行人数的变化。

    2023年5月1日,南昌地铁运送221.72万人次乘客,是平日客流的两倍多;与同期其他城市相比,其客流强度位列全国第二。

    同年暑期,南昌继续登榜热门目的地;10月1日,南昌地铁客流刷新历史纪录,客流强度首次登顶全国榜首。

    2023年全年,南昌接待游客1.9亿人次,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同比增长41.3%,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网红城市”逐渐成为南昌一个新的标签,热度一直持续到现在。

    2024年上半年,南昌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同比增长15.69%;旅游综合收入1425.83亿元,同比增长16.02%。2024年暑假前夕,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南昌暑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95%,增速位列省会城市第一。2024年“十一”期间,南昌客流超800万人次,同比增长7%。

    从“默默无闻”到“新晋网红”,南昌怎么做到的?

    社交平台上一则“南昌为什么火了”的帖子中,有人说因为南昌美食多、物价低、烟火气足,坐在老街区吃一碗拌粉只要三四块钱;有人说是因为周边省份大学生多,疫情后短途旅游火爆;也有人说是因为赣江烟花晚会、八一广场升国旗等特色活动。

    “其实南昌走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吃到了第一波‘特种兵式旅游’的红利。”在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宣传推广科科长杨希勤看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南昌抓住了。

    在此之前,相比成都美食、长沙文娱、苏州古镇、三亚热带风光等高辨识度的城市形象,“不好玩”一度是外界对南昌的“刻板”印象。而现在,这座城市已不再为此苦恼,名声远扬的滕王阁依旧是热门“打卡点”,还有更多人开始涌向街区美食和特色活动。

    直击“内核”

    最近几年,文旅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热点往往在意料之外。从文旅局长亲自下场代言,到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开封的王婆,一个个城市轮流吸引着外界注意力。

    面对这样的“泼天流量”,杨希勤直言,“当然是羡慕的,全国没有哪个地方的文旅不羡慕”。但如其所言,每座城市的“试卷”都不一样,“我们是省会城市,就应该发展城市旅游,营造美好城市生活氛围感”。

    围绕“城市旅游”和“氛围感”两大关键词,南昌打造了大士院、万寿宫、珠宝街等特色街区,以及烟花晚会、升国旗、国际龙舟赛、横渡赣江、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众多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到来,比如南昌保利大剧院负责人透露,10月份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到南昌演出时,外地观众占比高达65%。

    八一广场升国旗是一个代表性活动。2023年5月1日,八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在年轻群体中取得了热烈反响。从今年起,南昌每月首日都会在八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是除北京外全国第二个有资格启用三军仪仗队升旗的城市。

    南昌八一广场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260105

    如今,常态化升旗已成为南昌标志性城市品牌活动。这背后,其实与南昌文旅对于年轻人心态的洞察不无关系。据杨希勤观察总结,当代年轻人更愿意为“情绪”买单,追求满满的仪式感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愿意为创意化、沉浸式体验付出金钱和时间,需要有带来心情愉悦的“情感链接”。

    紧跟年轻人的步伐,是他们的重要工作。杨希勤对科里干部的要求是,要熟练使用抖音、小红书,每天都要上这些平台看当前的热点,了解年轻人在追捧什么、关心什么,现在流行的话题和热梗是哪些,什么样的宣传内容能够引发他们的关注。

    类似升旗仪式这样的活动,也显示出整个城市对于发展文旅的重视。南昌已经意识到,流量和网红只是表象,品质和体验才是内核。

    就在12月28日,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调研了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该工程将于2025年元旦开放。李红军在调研时特别指出,要科学设置打卡点位,为市民游客拍照找好“最美角度”。

    赣江边“看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唐俊 摄

    有所“不为”

    通往网红之路,政府部门有所为,同样有所不为。2024年火起来的小吃街区大士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大士院位于滕王阁附近、靠近八一大桥,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还建的老旧小区,2024年春节后启动策划改造,今年“五一”假期正式开街,7天涌入145万人流,国庆假期日均客流12万—15万,日常周末也有四五万人。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彩绘和墙绘,还原八九十年代复古的感觉,没有大拆大建,甚至没有在硬件上过多改造。目前大士院还有1万多本地居民,大家还是在这里生活。”滕王阁街道办副主任杨邸著说。

    街区原始店铺基本被保留,包括无矾油条、白糖糕等老店成为了网红店铺。为了保留老旧小区的烟火气和文化氛围,大士院拒绝引入高溢价的业态,并在业态上跟常见的小吃街区分开。

    南昌大士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唐俊 摄

    “满世界的旅游景区都是大鱿鱼、大鸡腿,我们不搞。我们只有一块钱的白糖糕、甜酒酿,三四块钱的南昌拌粉、瓦罐汤,本地人吃这些,游客来了也是吃这些,所以大士院开业的第一个旅游假期就成了南昌的顶流,因为大士院跟全世界都不一样。”杨邸著说。

    有所不为的另一点体现在“放手给市场”。

    杨希勤谈到,政府部门的策划会考虑很多方面,但市场更加灵活、反应更快,也更容易贴近年轻受众,政府引导之外,更多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文旅发展。“就像在万寿宫,鲲茶邀请了乐器表演者,戴着墨镜、穿着汉服演奏热门IP歌曲,国庆期间街区还有国风蹦迪,南昌大饭店的NPC每天的整点零两分敲打报时,这些都可能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热点。”

    政府和市场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着南昌文旅往前走。“当流量短暂性地涌入一座城市,可能带来一场狂欢;而当流量持续性地流向一座城市,则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地方。”杨希勤说。

    现在,南昌给自己的定位是成为“让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英雄城市”。而在南昌逐渐走红之后,游客对南昌的期待更高,南昌文旅同样面临挑战。

    在南昌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美蓉看来,眼下,南昌文化的挖掘力度还不够,以红色文化为例,不少景点展区多静态展示、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导致红色景点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影响游客体验。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王雯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则提到,南昌高“人气”没能转化为高“财气”,主要原因之一是吸引的旅游客流多为消费不高的“特种兵式打卡”。要想让大家肯花钱买单、发展文旅经济,还得在旅游附加服务上做文章,丰富文创产品供给、创新玩法,优化体验互动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双圈”这五年丨全国首个跨省域专业法院 护航“双圈”金融

    下一篇

    四川境内长江上游最大深水港散杂货码头泸州港石龙岩码头试运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