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相对低价船订单出清 中国船舶盈利能力将逐步释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30 16:47

    在国内市场,中国船舶(SH600150)作为行业领头羊,在手订单已排至2028年,各船厂产能接近满负荷运行。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特别是在中高端船型如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绿色船型占比超过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过70%。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梁枭    

    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当前,在运力周期性更替、行业绿色变革的持续驱动下,造船市场需求延续旺盛态势,批量订单持续释放。

    作为国内造船行业的领跑者,中国船舶(600150.SH,股价36.44元,市值1629.8亿元)目前在手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8年,所属各船厂产能已接近满负荷运行。12月20日,公司方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近年来,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业务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技术质量和产品结构优势越发体现,占据了稳固的市场地位。随着相对低价船订单的出清,公司在本轮周期中的盈利能力增长将逐步释放。

    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

    今年以来,新造船市场迎来“超级周期”,订单潮涌现,船台稀缺,新造船价格高企,增长已从市场驱动转向绿色更新需求。

    记者了解到,公司旗下各船厂会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分工协作、差异竞争。近年来,公司重点瞄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极地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中高端产品领域,对标世界一流水平。

    在公司看来,国际船舶市场是充分竞争、随行就市的市场,需要充分研判国际船海市场形势,做精做优品牌船型,争取批量化优质订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以艘数计,公司新接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50%,中高端船型占比超70%。

    随着全球造船市场周期启动,中高端船型成为主流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船舶持续优化造船能力和主建船型布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使得产业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中国取代韩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以大型LNG运输船为例,今年以来,沪东中华包揽了卡塔尔“百船计划”中24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以及12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建造订单,以合同金额和载气量计,均位居全球船厂之首。

    另外,为顺应国际最新LNG船设计理念,江南造船研发设计第一代17.5万立方米MARK Ⅲ Flex薄膜式LNG运输船,并于2024年11月提前交付,带动了上游相关产业联合创新。由此,中国船厂通过自主创新打破韩国在船舶关键领域的垄断,其综合经济性能指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目前公司各种绿色动力船型,以及大型集装箱船、LNG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中高端船型已经稳定接单。展望未来,随着航运市场的持续走强,叠加环保新规、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则规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在造船企业层面竞争呈现出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竞争发展态势,在船舶产品层面加快向绿色智能方向的发展趋势。

    船价上行周期,利润逐步释放

    造船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关联行业非常多的产业,我国造船业在技术储备、技术工人储备,以及钢材等原材料,动力等船用配套方面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这推动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

    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两家千亿元市值船企启动资产重组,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601989.SH,股价4.86元,市值1108.2亿元),目前公司正在稳步推进相关尽职调查、审计、估值等各项工作。此次合并将促进双方专业化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聚焦价值创造、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品牌溢价、实现优势互补。

    根据两家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规模为31359.6万载重吨,其中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计手持订单超过5000万载重吨。本次重组完成后,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等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那么,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如何实现强链补链?公司方面表示,在未来经营策略方面,公司将根据产能布局和发展规划,更好把握中高端、绿色船型更新及细分船型市场轮动的订单需求,持续深化与国内外知名航运船企、能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战略合作。

    就未来市场研判,公司方面认为,一方面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速度加快,以能源运输为主的海运贸易格局重构,全球优质造船产能供给趋紧,对新造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亦受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地缘政治等因素交织影响,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有所提升。

    对此,公司方面表示,根据手持订单,公司将狠抓生产管理,确保产品交付。在资本开支方面,一是加强造船项目管理,抓实生产管控,加快生产纠偏,强化计划执行。二是发挥批量船建造优势,提升集装箱船、客滚船、PCTC(纯汽车和卡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建造能力效率,达成快速连续交付,巩固领先地位。三是要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提高资源周转率。下一步,中国船舶也将积极寻求外延式机会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公司效益。

    今年前三季度,由于完工交付船舶数量、单船平均价格同比增加,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8亿元。

    中原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低价订单出清,2022年以后承接的订单价格逐步提高,陆续交付,船舶制造行业有望实现量价齐增的周期复苏格局,公司毛利率有望得到改善,盈利空间将得到释放。华源证券分析师提示,需注意钢材价格上涨超预期、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航运行业景气不及预期、IMO环保约束不及预期等风险。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北京长亭科技公司增资至3.4亿元 增幅580%

    下一篇

    工信部公开征求《人工智能训练服务器整机及集群系列标准》等104项团体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案例的意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