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由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为35家汽车整车厂提供产品和服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佑驾创新通过多次融资累计超14亿元人民币,产品线包括iSafety、iPilot和iRobo系列。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逐年增长,从1.75亿元增至4.76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有所收窄。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销售营销能力。此次上市有望加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每经记者 刘曦 每经编辑 孙磊
又一家智能驾驶公司谋求IPO。
日前,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驾创新)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2024年12月8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根据备案通知书,佑驾创新拟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公开资料显示,佑驾创新在通过港交所聆讯前,共经历了两次递表。第一次递表是在2024年5月27日,第二次递表则是在2024年11月28日。如若成功上市,佑驾创新或将成为继地平线、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后,两个月内第四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智能驾驶独角兽企业”。
已完成数十轮融资,营收大增亏损收窄
据悉,佑驾创新成立于2014年12月,是一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领航、泊车和舱内功能等驾驶体验的关键环节提供解决方案,包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4年成立至今,佑驾创新已先后完成近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四维图新、泽奕投资、国开制造业转型基金、中金资本、元璟资本等,累计融资超14亿元人民币。
产品方面,佑驾创新定位为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商,并于2021年拓展了部分车路协同业务。具体来看,其产品线包括iSafety、iPilot和iRobo系列,其中iSafety系列旨在提高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目前包括iSafety 1、iSafety 2和iSafety 3;iPilot系列基于iSafety基础从2021年开始开发,已实现商业化落地,包括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和记忆泊车等高阶智驾能力;iRobo系列聚焦L4产品,可在工业园区、港口和机场等特定区域及操作场景下支持全自动驾驶,首款产品是无人驾驶的Robobus,预计将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根据最新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已累计为35家汽车整车厂进行量产,产品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部分车路协同业务。根据其官网,现有的前装量产客户主要包括蔚来、哪吒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续发力国内市场的同时,佑驾创新也在推进其全球化战略。截至2024年6月30日,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已被6家整车厂的15款在研出口车型选用,并为4家整车厂的21款出口车型实现了SOP,这些出口车型销往的地区包括欧盟、澳大利亚、英国、东南亚等。
尽管业务不断增加,但佑驾创新仍面临一定程度的亏损压力。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44.5%至2.37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1.22亿元收窄至0.82亿元。毛利率层面,佑驾创新同期分别为9.7%、12%、14.3%,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从2023年同期的8.3%提升至14.1%。
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表示,其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约40%将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并招聘与留任相关研发人才;约30%将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解决方案竞争力;约20%将用于加强销售和营销能力;约10%将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竞逐国际资本市场,智驾企业瞄准全球布局
伴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的提速,近年来,自动驾驶玩家们开始加快上市步伐。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初至今,已有数十家有关自动驾驶的公司陆续开启或已完成上市,目标上市地主要集中在港交所,其次是美股和科创板。
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后,实则是对资金的极度渴求,而境外上市是融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记者从部分企业招股书中也发现,多家自动驾驶企业的业绩实际上并不乐观。以刚刚登陆美股的文远知行为例,其在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且2021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
另外,自动驾驶行业存在研发投入大的特点。比如,佑驾创新在2021年至2023年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和1.50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6.9%、49.9%和31.5%;速腾聚创2020年至2022年研发支出分别为0.82亿元、1.33亿元和3.06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7.7%、40.2%及57.7%。
“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拓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可能难以转化为可观的收益,这导致部分上市自动驾驶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记者表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上市可以帮助这些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至于为何自动驾驶玩家倾向于选择港股或美股上市,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表示,相对而言,美股和港股对于企业近三年盈利的要求不算严格,只要有技术研发或其他优势能总体符合一定条件即可。
他进一步解释道,美股市场门槛不高,上市成本较低,对企业的包容性较强,即使企业尚未盈利,只要满足其他上市条件,也能通过市值标准上市。纳斯达克提供了多种上市标准,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港股同样门槛较低,融资机制灵活,允许企业根据需求进行股票和债券发行。而且在这两个市场上市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并吸引国际资本的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股上市的7000多家全球各地的企业中,中概股公司有300多家,蔚来、小鹏等国内造车新势力,以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均已在美股上市。事实上,上述企业选择美股上市,一方面是为了募资用于研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全球化市场布局的需要。
比如,文远知行与Uber合作的自动驾驶服务在12月6日于阿布扎比启动,标志着Uber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推出自动驾驶车辆,这也是美国和中国之外最大的Robotaxi商业运营车队。同时,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环卫车S6和无人扫路机S1在新加坡获得无人驾驶车辆公共道路和路径许可证。目前,文远知行已在全球7个国家的30个城市展开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和商业运营。
知行科技自去年12月登陆港股后,也已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一方面协助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提供包括GSR认证在内的法规认证支持;另一方面,向国内外汽车制造商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基于Mobileye EyeQ芯片的iFC系列和自主研发的iDC系列域控制器。今年上半年,借助在德国的子公司,知行科技的iFC平台已帮助两家中国客户获得欧盟GSR法规认证,并赢得一个欧洲豪华电动汽车品牌的订单。
当前,随着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全球智驾市场不断升温,海外业务成为国内自动驾驶产业链企业培育的新增长点和未来发展方向。Frost&Sullivan研究报告称,受L2智能驾驶车辆普及的推动,中国已成为全球授权和应用市场的主要贡献者,并将继续推动其增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