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鑫磊每经编辑 张海妮
作为一名“追光者”,天合光能(SH688599)董事长高纪凡确立了“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公司使命,20余年过去了,公司已经成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之际,高纪凡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他表示,技术创新是打破行业内卷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技术创新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天合光能选择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
高纪凡认为,光伏技术将注定进入钙钛矿时代,天合光能的钙钛矿两端叠层电池实验室光电转化率已超34%,预示着光伏行业将迎来光电转化率的新突破。
适度的一体化产能保证供应链安全
NBD:您当年为何选择投身光伏事业?天合光能发展20余年,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高纪凡:我曾立志要做一个科学家,研究生时期师从“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老先生,以前的许多同学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我现在担任全国光伏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实现了儿时梦想。
在求学时期,我的成绩优秀,老先生希望我能够继续学习深造,为我争取到了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读博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学以致用,把产业和科研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服务社会,所以毕业后选择了创业。
创业初期,我始终在思考如何做出一款让老百姓都能用得起,都能从中获益的产品。1997年,收到以前同学寄来的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受“京都议定书”启发,我感到光伏产品正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能让广大群众受益的产品,光伏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1997年12月,天合正式成立,开始探索光伏技术和产业。2002年,天合参与国家西藏“光明工程”建设,当时条件非常艰苦,当地许多地方都不通电、不通车,搬运材料要靠人扛靠马驮。
我和公司的18位同事一起,在西藏历时8个月建成了40座光伏电站,我还记得在晚上电灯亮起的时候,人们的兴奋喜悦,有个藏族女孩望着亮起的电灯,眼睛都不眨一下,那个清澈的眼神让我终生难忘,让我感到太阳能真的是对老百姓有巨大作用,在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把一生都献给太阳能。后来从西藏回来,我们进一步确立了“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公司使命。
NBD:过去几十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多次周期性的起伏,公司做了哪些选择?
高纪凡:我始终记得当年唐老先生在我选择创业的时候对我说的话:“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挑战,一定要坚持不懈走下去。”天合光能创立27年来,中间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穿越了三次大的光伏周期,包括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1年开始的美国、欧洲对中国光伏行业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其中感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痛苦的是在一次次两难中辗转反侧,如何去做出正确选择。经营企业如同沙场角逐,许多和我同时期的光伏创业者们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孙子兵法》五事七计以“道”为首,“道”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每次遇到艰难抉择时,我都会问自己和天合的管理层两个问题:第一,天合现在做的事是不是正确的?第二,天合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两个问题的答案只要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即使背后有再大的诱惑,也要拒绝去做,如天合没有选择在2008年之前的行业过热阶段投资上游产能,是因为当时我从美国调研回来后判断,已建和在建产能是市场需求的好几倍。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本次行业扩产的大潮中,天合的上游投资也是理性的,适度的一体化产能,既保证了供应链安全,也具备良好的成本弹性。
欣慰的是在每一次穿越周期之后,天合光能都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在2009年,我带着管理团队飞往欧洲,一周时间走了7个国家,拜访了30多家客户,实地倾听客户的声音和需求,充分取得客户认同。回国后我拿定主意投资5亿美元建设500MW垂直一体化产品生产基地,当时的500MW相当于现在的10GW~20GW的一体化规模,在当时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天合光能实现了逆势增长,增速达到100%以上,一下从行业追赶者成为行业前十名。
2011年,由于欧美“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和国内产能过剩,行业陷入了一次更大的寒冬。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公司还在着力投产能,但我们预见到了这轮周期的来临,所以坚定不移地搞创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面对供需失衡和“双反”,在市场最惨淡的那三年,整个行业比现在更难,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路走得更久远。最终我们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提升率先走出低谷,在2014年,天合组件出货量首次达到全球第一。
从业27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作为一名企业家,要正心诚意、知行合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作为一名“追光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坚持奋斗,我们永远年轻。
储能业务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NBD:天合光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29.68亿元、净利润5.26亿元,相比同行境况良好,请问是什么原因?公司海外市场开拓情况如何?
高纪凡:天合上半年业绩在行业中领先,除了之前提到的适度一体化产能构建成本弹性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天合独特的光储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定位。与传统以销定产、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不同,天合一直以来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改善服务,以服务增进需求。
今年上半年,公司除光伏组件业务出货量增长25.9%外,储能产品出货量同比提升近300%,分布式电站运维规模提升超80%,另外支架等业务也体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发展至今,行业利润点已经逐渐由上游制造端向下游渠道端进行转移,而天合具有行业中最为全面和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能力,能够更好地洞察客户需求,具备更强的客户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客户能源服务体验,面向价值量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至2023年年底,除组件外,其他业务占公司的营收比已达35%,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未来这一占比将持续提升至50%以上。
海外市场总体市场价值更高,天合是行业中海外渠道建设和全球化布局最为完善的企业之一,2023年公司在美国市场出货量除美国本土企业外排名第一。
全球化是天合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公司相继设立了全球总部、国际总部及海外区域总部,在世界各地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引进来自70多个国家的国际化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当前正在加速构建研发、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全球化3.0时代,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NBD:如何看待未来储能市场的发展趋势?天合光能在储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如何?请问光储一体化对电网的意义是什么?
高纪凡:我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国外有些电站项目配储比例达到了1∶4。我们认为储能行业未来将会迎来高速发展,预计到2029年全球储能市场空间将达到600GWh。权威预测显示,到2035年,全球储能年度新增出货规模将是2022年的15倍。
储能产品是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上半年天合储能出货量增长近300%,已得到包括BNEF、DNV、S&P、SMM等多家全球权威机构持续认可,构建了从电芯到舱到AC侧全方位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能力。
天合储能在中国、欧洲、北美建立了三大集成中心,协同实现全栈联调;设有四大研发平台,包括先进储能电池研究院、先进储能产品研究院、系统集成工程中心及电力电子研究院,共同构建起从基础科学探索到产品应用实践的完整研发链条。
天合储能已经在海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甘肃到青海,再从北美到欧洲,天合全栈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已开启全球交付。在北美市场推出首个从自研电芯到AC侧全栈集成10MWh Elementa 2 Elevate储能解决方案。与中核汇能克鲁克电网侧75MW/300MWh储能电站项目成功签约,牵头完成电网侧电化学共享储能电站到助建光储一体充电站、零碳园区。
截至2024年6月底,天合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近7GWh。面向未来,天合将持续深耕储能技术安全和产品创新,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为国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能源结构调整贡献天合力量。
技术创新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NBD:从今年5月开始,天合光能在海内外多次发起专利诉讼,公司目前的专利“护城河”建设情况如何?公司希望光伏行业的知识产权如何发展?
高纪凡:技术创新是打破行业内卷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这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天合光能致力于和行业同仁携手合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全球光伏领域龙头企业,天合光能累计研发投入超230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5600件以上,授权专利超3000件,专利拥有量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首提IEC国际标准,主导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20项,发布标准146项。
其中,天合光能TOPCon电池及组件专利有500余件,公司自2014年起布局钙钛矿及其与晶体硅叠层电池技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迄今为止,公司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项目课题8项;申请钙钛矿技术领域技术专利331件。
从专利引用量来看,天合专利5次以上的被引用量位居行业第一,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前列,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行业前列。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全省企业上半年专利授权量前十名单位统计表”,天合光能凭借230件授权专利数量,位居全省第六。
天合光能倡导协同创新,共建行业生态。2024年,公司牵头筹建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光伏产业进行协同创新,联合布局新一代光伏产品——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做出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