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会议聚集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和协会代表,共同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会上,来自瑞宁康、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和药易购的企业领袖就生物医药创新、行业机遇及政策环境进行了深入交流。
每经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梁枭
12月6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生物医药大会以“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及协会代表。与会嘉宾从多个维度剖析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与挑战,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遇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或者以公司并购、NewCo等方式与国际大药企达成合作。根据国盛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国内药企引入项目数量和交易金额在2021年达到顶峰后逐年回落,然而达成对外授权合作的项目数量和交易金额却稳步增长。此消彼长之下,本土创新药已逐步从“买入方”转向“输出方”。
在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瑞宁康生物创始人、前FDA定量药理部部长王亚宁,康方生物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张鹏,科伦博泰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冯毅,药易购副总经理、投融资中心负责人才振亚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深入探讨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驱动、行业机遇及政策环境。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创立瑞宁康之前,王亚宁在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了近20年,曾担任FDA定量药理部部长。他表示,当下中国医药研发正在快速追赶。在企业端,中国真正的创新药物的比例以及能进入前列的创新药比例大幅增加。从监管的角度看,近些年,中国医药监管快速赶上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在新药研发领域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他看来,在某些领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展现的“中国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王亚宁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王亚宁也注意到,市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本看不到退出渠道,所以减少了对医药领域的投资,导致中小企业把自己的“青苗”产品卖出去。“但我觉得这也不算什么特别坏的事情,因为这本身就说明它们的产品已经得到了国际大公司的认可,这是对国内企业新药研发能力的肯定,同时也解决了这些企业的资金问题。”王亚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能跟大企业一起成长,“而且是一种加速度的成长”,比如快速推进项目的经验等,这对中国的新药研发领域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依沃西单抗在“头对头”试验中一举击败K药,康方生物已经跃居国内创新药企业第一梯队。对于生物医药领域未来的研发创新方向,张鹏表示,近年来PD-1药物的竞争愈发激烈,双抗、ADC乃至三抗则成为新的风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张鹏还提到,未来的生物医药创新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药物,而是通过多靶点、联合疗法等方式提升治疗效果,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临床需求。
张鹏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参与了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针对真正的原创新药以及填补临床治疗空白的药物,国家还是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来支持创新。”张鹏表示,创新药企应坚定信心,专注于研发更具突破性和原创性的药物,而非陷入同质化竞争。他认为,未来只要抓住创新方向,真正推动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研发,在医保覆盖和市场回报方面将有更大的空间与潜力。
因为一系列ADC药物与默沙东的授权交易,科伦博泰取得的创新成果也引发了业界关注。冯毅强调,创新药研发需要时间和资本的沉淀,特别是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希望政府能够推出持续、聚焦且具有穿越经济周期能力的政策,以支持企业在创新药物研发中长足发展。
冯毅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圆桌讨论的最后,才振亚从数字化和大数据的角度分享了药易购在医药流通领域的经验。他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从研发到生产、流通到零售的各个环节,全面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变革。
才振亚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才振亚介绍,目前在药物研发阶段,大数据和AI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从原料到商业化全过程的全链路覆盖。例如,通过整合全球药品大数据,可以高效定位潜在靶点、优化工艺路线,并识别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方向。这种数据驱动的研发方式有助于提升药物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而在零售端,才振亚强调,随着医保控费和院外零售市场的逐步收紧,企业面临着更高效、更智能化的运营需求。才振亚表示,传统药店的运营逻辑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缺乏对消费者的深度管理。医保控费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药店从“商品导向”向“消费者导向”的转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