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华新水泥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以8.3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Lafarge Africa Plc.83.81%的股份,后者在尼日利亚拥有1060万吨/年的水泥产能。华新水泥认为,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本次交易需获中国发改委、商务部及尼日利亚相关部门批准。近年来,中国水泥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加大海外布局力度,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每经记者 王琳 每经编辑 陈俊杰
12月1日晚间,华新水泥(600801.SH,股价13.73元,市值285.4亿元)发布公告,拟通过控股全资子公司海南华新泛非投资有限公司以5.60亿美元收购Holderfin B.V.持有的Caricement B.V.(以下简称标的公司A)100%股权;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新(香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Associated International Cement Limited将其持有的Lafarge Africa Plc.(以下简称最终标的公司)27.77%股权转入到Davis Peak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标的公司B)名下之后,以2.78亿美元收购卖方持有的标的公司B100%股权。
按照公告,最终标的公司注册成立于尼日利亚,并在尼日利亚拥有水泥产能1060万吨/年。记者注意到,在国内水泥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之际,行业头部企业早已将发展的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出海也早已成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选择。
按照公告,最终标的公司成立于1959年,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目前其在尼日利亚拥有4家大型水泥工厂及6家混凝土工厂,业务覆盖尼日利亚全国市场,水泥产能1060万吨/年。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最终标的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52亿美元和2.90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5697.10万美元和3634.60万美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华新水泥将间接持有最终标的公司83.81%的股份。而由于最终标的公司是尼日利亚的一家上市公司,根据相关规则,华新水泥在完成标的公司股权交割之后,须对最终标的公司余下16.19%的公众股权进行强制要约收购,实际要约收购的股权数量,则由最终标的公司股东出售股权的意愿而确定。
除了最终标的公司之外,标的公司A和标的公司B是否还拥有其他业务和资产呢?12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次致电华新水泥证券部门,但电话未能接通。
华新水泥似乎对此次收购的最终标的公司颇为看好。“尼日利亚为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人口、经济、基建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加之尼日利亚全国水泥企业主要有三家,市场集中度高,行业格局好。最终标的公司是尼日利亚最早的水泥企业,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及较好的区位优势,并购后技术和管理优化的潜力可观。”华新水泥分析称。
不过,本次交易还须获得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批准,完成在中国外汇管理局的外汇登记,以及获得尼日利亚联邦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的批准。
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华新水泥表示,海外发展是公司重大战略规划。“当前国内建材行业市场需求呈下滑趋势,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经营压力凸显,海外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业绩支撑。”
华新水泥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在海外12个国家布局产能,海外水泥熟料产能为1544万吨/年,水泥粉磨能力为2254万吨/年。2024年前三季度,华新水泥海外水泥及商品熟料销量1204.63万吨,同比增长41%,实现营业收入59.36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32%。
事实上,将发展目光投向海外的不仅仅是华新水泥。例如,为加速公司海外发展步伐,实现水泥产能海外布局,冀东水泥在今年上半年收购了中非冀东建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为扩大国际化业务,天山股份在今年7月份也宣布,拟以不超过1.45亿美元收购突尼斯Société Les Ciments de Jbel Oust及其控股子公司Granulats Jbel Oust100%的股权。
再比如,“拓展海外业务布局”也是海螺水泥的战略之一,其此前在回复投资者问询时曾披露,随着海外项目销售市场网络的不断完善,公司在2023年海外项目水泥熟料总销量同比增长14%,经营性利润同比增长1倍。
华泰证券近期的研究报告认为,尽管国内水泥行业的利润总额已经从2020年的1833亿元回落至2023年的338亿元,但在行业竞争可能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行业盈利目前仍在探底阶段。展望未来,提升行业集中度、利用碳排放配额的价格杠杆等方式,都有助于更好地确立中国水泥行业去产能的路径和节奏,从而带来行业供需关系再平衡更好的契机。
“国内市场天花板已现,而且正在逐渐降低,水泥企业的增长必须在空间上向外拓展,行业层面进行横向多元化发展,在多个产业进行投资,如此才能找到企业经营的第二和第三增长曲线。”卓创资讯水泥分析师王琦向记者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琳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