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国际的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在最新的讲话中表示,他上周对中国A股进行了新的押注。现在中国股票的仓位已经回到“3%—3.5%”的水平。目前Efstathopoulos管理的资产规模接近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又一外资巨头宣布加仓中国资产。
据证券时报20日报道,富达国际的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在最新的讲话中表示,他上周对中国A股进行了新的押注。
在最新的采访中,Efstathopoulos透露,现在中国股票的仓位已经回到“3%~3.5%”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份,Efstathopoulos通过押注港股市场盈利颇丰,其最新的加仓动作是转向中国内地上市的中盘股,重点关注中证500指数。
Efstathopoulos表示,他看好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能够支撑经济温和增长,同时国内股票面对地缘问题的“免疫力更强”,中盘股将会更多地受益于刺激措施,中证500指数可能会成为最大赢家。
目前Efstathopoulos管理的资产规模接近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他协助管理的富达全球多资产增长与收益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达9.5%。该策略的目标是通过周期实现每年7%~9%的回报率。
Efstathopoulos长期关注中国资产,今年1月,其在中国市场低迷时,持续逆势买入,中国资产占其投资组合比重一度升至4%。9月下旬,受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中国资产持续大涨,Efstathopoulos在这一轮暴涨兑现了部分收益,持仓占比一度下降至1%。对于近期市场中的一些看法,Efstathopoulos表示:“你想知道潜在的损害是什么,才能弥补其中的差距。如果内地消费能够在财政刺激下起势,中证500指数可能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三季度以来,多位华尔街大佬也加大了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曾豪言“买入一切中国资产”的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David Tepper、索罗斯基金、拥有百年历史的资管机构柏基投资、橡树资本、《大空头》原型迈克尔·伯瑞(Michael Burry),还有知名私募高瓴、高毅等,都在截至三季度末的持仓中提高了中概股仓位。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三季度,David Tepper旗下基金Appaloosa资管投资中国股票的仓位从上季度末的26%提升至38%,大举加仓了拼多多、京东、贝壳等中概股。其中,加仓拼多多高达336万股,季末持仓达到530万股,持仓市值7.15亿美元。
与此同时,上述基金相对少量地减持了阿里巴巴、百度、中国大盘股ETF(FXI)、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WEB)的仓位。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三季度股价涨幅接近50%,虽然Appaloosa进行了部分减持,该股的持仓市值比例反而有所上升。
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伯瑞因在2008年押注美国房地产市场而闻名,他旗下的投资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在三季度末的持仓总市值大幅升至1.3亿美元,二季度末时仅为5249万美元,三季度的市值增长达148%。
据披露,迈克尔·伯瑞三季度增持阿里巴巴4.5万股,对京东的持仓数量翻倍至50万股,增持百度5万股。但同时,该基金也买入了三只中概股相应的看跌期权以对冲风险。
三季度,索罗斯基金增持阿里巴巴28万股,持股量增至130.6万股,季末市值1.4亿美元,并且还买入了阿里巴巴的看涨期权。同时,增持京东145.5万股至273万股,即三季度持有京东的股数翻倍。
三季度,资管巨头柏基投资增持拼多多98.8万股,使持股数增至3612万股,市值近49亿美元;同时,继续持有满帮1542万股不变。
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橡树资本披露,三季度增持携程、阿里巴巴、欢聚集团,新建仓百胜中国、拼多多、BOSS直聘、网易;减持京东、华住。
高瓴资本旗下海外投资平台HHLR Advisors在三季度的持仓总市值增长超过10%,达到45.6亿美元,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在其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中概股占据九席,分别为百济神州、阿里巴巴、拼多多、传奇生物、唯品会、网易、贝壳、携程、富途控股。其中,高瓴对中国电商股进行了重大调仓:三季度大幅增持阿里巴巴,同时减持了拼多多。
截至三季度末,高毅的美股持仓市值达到8.7亿美元,环比增长约14.5%。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拼多多、华住、网易、百胜中国、贝壳、META、携程、爱奇艺、中通快递和亚朵。
与上季度相比,高毅大幅加仓了贝壳、华住、百胜中国、理想汽车、BOSS直聘、拼多多等中概股,拼多多牢牢占据其头号持仓的宝座。同时,该机构减持了腾讯音乐、爱奇艺、微软、META等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