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肖芮冬
10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日,中国结算向证券公司在内各市场参与主体,下发标注“特急”文件,文件名为《关于使用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开立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的通知》,详细介绍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开户事宜,旨在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记者注意到,近日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南京证券、兴业证券等已经“广而告之”,可助力上市公司、股东回购增持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文件内容包括开户申请和开户审核两部分。在开户申请方面,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开立专用证券账户,应在回购增持公告发布后,参照中国结算《证券账户业务指南》《特殊机构及产品证券账户业务指南》准备开户申请材料,并在证券账户开立申请表备注栏中注明“本公司/本人承诺该专用证券账户仅用于使用再贷款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根据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地的不同,通过证券公司或直接向对应的中国结算京、沪、深分公司提交开户申请。
在开户审核方面,证券公司收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提交的开户申请材料后,应查阅回购增持公告,审核确认相关申请材料合格,通过证券账户在线业务平台通用模块,向回购增持股票上市地对应的中国结算分公司提交开户申请。证券公司应做好开户申请材料保管等工作。中国结算各分公司收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通过证券公司或直接提交的开户申请并审核通过后,为其开立专用证券账户。
9月24日,央行宣布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其中提及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10月20日晚间,共计23家上市公司公告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涉及资金上限总额超百亿元。
在政策落地的同时,券商也在积极客户展示平台优势,吸引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客户群体。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几日,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南京证券、兴业证券等已经“广而告之”,可助力上市公司、股东回购增持行动。
申万宏源证券就表示,回购、增持业务痛点及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管规定较复杂。证监会及交易所配套监管指引对股份回购业务、股东增持业务的相关监管规定要求较为复杂。另外,涉及信披规定动作较多,容易遗漏重要公告事项,导致合规风险。
其次是,交易时机选择难。回购、增持过程中,如何在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下,作出恰当的交易时机决策,使用相对较小的成本充分发挥回购、增持稳定、提振股价的作用,成为考验上市公司及股东的难点。
最后是交易操作执行难。股份回购及增持业务一般涉及的交易规模较大、时间周期较长,监管对集中竞价交易的规定细节多,上市公司及股东因缺少成熟的二级市场交易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极易发生违规交易冲击股价等合规及操作风险。
同样,华泰证券也表示,回购与增持是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同时,回购还可作为员工激励的重要股份来源,有助于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然而,规则多、信披严、规模大、周期长等交易特点,使得上市公司及股东在交易操作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难点。
针对上述痛点及挑战,各家券商也在“秀肌肉”。记者注意到,有券商是成立专门的团队,也有券商是有特色化的平台服务。
在团队方面,申万宏源证券设立申万宏源实业家办公室,组建专职上市公司及股东服务团队,发挥公司全牌照经营优势,整合公司不同业务条线的专业骨干,组建专门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服务团队,提供方案设计筹划、证券投资建议、法律合规咨询、特定交易执行等四大特色服务,为上市公司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市值管理服务,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同样,东方财富证券围绕上市公司客群,设立专业服务团队,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提供方案设计、智能交易执行和股份用途规划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增持保驾护航。
在平台服务方面,平安证券“好董伴”上市公司综合服务平台为上市公司提供股份回购全流程管理、股权激励一站式管理和合规交易管理等服务,陪伴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另外,华泰证券“股份管理一体化平台”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实现数字化赋能、进行多场景股份管理。平台由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合规交易等功能模块组成,聚焦公司治理与股份交易,为上市公司及股东定制业务流程指引、项目进程管理、合规风控信披等股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股份回购模块围绕上市公司回购项目管理需求,依托风险配置功能,为回购交易提供合规护航,实现交易进度跟踪、交易风险管控、信披及时提醒等。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331242936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