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时指出,无论何种产业,想赚快钱都只是生意;而作为企业家,还是要扎实打造产品和服务。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马子卿
近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发表演讲,指出大模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对经济复苏和重塑产业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鸿祎说,全社会应对人工智能树立正确的认知:一方面,大模型不会摧毁而是重塑每个行业和公司;另一方面,不要指望一个大模型什么都能做,既能写诗作画又能做企业管理是不现实的,“大模型是能力而不是产品,应当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结合,让它真的能用起来”。
论坛间隙,周鸿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短时难见商业回报的情形,周鸿祎表示,无论何种产业,想赚快钱都只是生意。而作为企业家,还是要扎实打造产品和服务,这需要投入时间,需要积累。
NBD:360主要从事互联网技术研发。对于技术研发产业,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前期需要持续大量投入时间、技术和精力,而前方收入还不确定。同是商业,一些传统行业却是立即投入立即赚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这似乎对技术研发产业形成挤出效应,即宁愿缩短链条去赚快钱,而不是把链条拉得很长。对此,请问你怎么看?
周鸿祎: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做传统行业能赚钱,那也只是少数顶尖企业。比如做食品,很多饭馆是不赚钱的。我觉得任何行业都有其独特核心价值,若真如你所说做科技难赚钱,可能就没人做科技了。
其实,科技做好了,能形成一个持续坚实的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
无论做什么产业,想赚快钱都是生意。而作为企业家,还是要扎实打造产品和服务,这都需要花时间来积累。
反过来,若一个行业真的很容易赚钱,门槛很低,按照市场经济原理,会有很多人涌入,很快形成过度竞争,导致内卷,也就难做了。
我很欣赏亚马逊杰夫·贝索斯的一句话,大意是要挑更难的事去做,捡容易的做,竞争对手就太多了。还有就是,若按两三年周期的规划去做,事情就会显得难;若按5年以上的规划去做,事情难度就没那么高了。特别是我们做互联网、AI等高科技,产品研发投入上坚持长期主义,实际上是在建立自己的壁垒。
因此,并非高科技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就低于传统行业,恰恰相反,一旦一个产品取得成功,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相比传统行业成长速度非常快,很多公司抓住机会三五年就能起来。特别是一旦一个技术比较通用,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影响深远而且广泛。如今,传统行业也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也要通过IT建设和投入来构筑自己的壁垒。
NBD:这个问题似乎和眼光有关,可能有的人就觉得链条太长太难,有的人却认为越难的地方商业壁垒更高,能形成自身竞争力?
周鸿祎:如果你熟悉传统行业,就应做传统行业。而我只会编程,做互联网,若让我去做新消费,研究一款化妆品,这真做不来。巴菲特也说过一句话,即不熟悉的不做。正因为这样的原则,大家才各做各的。我坚持做互联网,是因为我只懂做互联网。老有人想得出一个结论,说什么行业最好做。其实,不存在这个行业。如果有,大家也会一窝蜂地涌入。
NBD:这是否也和生产要素有关,若具备相应知识、能力等资本,就可将其配置到商业中去?
周鸿祎:其实,任何行业,要做好都不容易,没有人会轻松成功。就说卖水,听起来这生意很简单,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有做成,有人却做成了中国首富?丁磊养猪好像也没有赢过刘永好,但要是做游戏,刘永好却难赢过丁磊。还是术业有专攻。
因此,我也认为任何行业都有机会,但是不应抱着投机想法,而应找到自身核心竞争力。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老喜欢追逐风口。我们公司内部也曾有人讨论,说老周应进入这个领域。我说不能只看这个领域有多大空间,而应想想自身有什么优势。和别人比,假如在新的行业既缺先发优势,又无深刻洞察力,也未在这个行业有深厚积累,而做的还是同质化产品,那一定难成。所以,还是要看自身优势,当然也要看用户,看行业发展趋势,但最终还是要回到总结自身。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寿林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