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伦药业对仿制药“踩刹车”? 业内人士:集采调整利益格局,也倒逼企业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0-22 18:06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集采是一个重新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中间有人失去市场份额,也有各种中小企业可能凭借一款单品中选就做到一定规模。“这就引导很多原来的强势传统药企转型做了创新药,因为不做创新不行”。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今年9月,科伦药业(002422.SZ,股价32.76元,市值524.68亿元)的一则公告让外界猜测公司的高端仿制药正在“转向”。

    彼时,科伦药业在公告中称将对2022年发行可转债的募资建设项目进行调整。其中,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NDDS(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不再推进,剩余资金将转回“发家业务”输液产线建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前述不再推进的项目内容主要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业务,外界据此认为,科伦药业正在为仿制药业务“踩刹车”。

    近日,科伦药业书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称,公司并没有放弃创新制剂生产线、NDDS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只是根据业务需求改变了募集资金的使用顺序。科伦药业方面强调,目前公司已有生产线,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销售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承接外部委托加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输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除科伦药业以外,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传统制药企业近年来都选择了创新转型。一位仿制药企业创始人告诉记者,集采是一个重新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中间有人失去市场份额,也有中小企业可能凭借一款单品中选就做到一定规模。“这就引导很多原来的强势传统药企转型做了创新药,因为不做创新不行”。

    科伦药业调整可转债募投资金使用顺序 称现有产能已足够

    面对集采越来越卷的事实,仿制药走到了再一次迭代调整的路口。

    根据科伦药业9月发布的公告,已分别投入1.88亿元的创新制剂生产线及配套建设项目、已投入528.92万元的NDDS(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不再推进,剩余募集资金将整体转回输液产线建设。

    记者注意到,前述项目均系科伦药业在2022年发行可转债的募资建设项目。公司彼时在可转债发行公告中称,“随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重新定义药品竞争要素,高端仿制药/改良创新药和大型龙头企业市场预期良好”。

    从发行可转债到调整可转债募投资金使用顺序,科伦药业对高端仿制药/改良创新药的预期在过去两年发生了变化。在今年8月的公告中,科伦药业表示,近两年来,药品改革政策持续推进,国家和地方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对整个药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市场分配产生了重大影响,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同时原布局的部分肿瘤仿制药管线、改良型创新药管线已不能很好的匹配未来临床的需求。

    近日,科伦药业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表示,不再推进的产品,主要为肿瘤管线产品。科伦药业方面强调,公司并没有放弃创新制剂生产线、NDDS及抗肿瘤制剂产业化建设项目,只是根据业务需求改变了募集资金的使用顺序,对研发的管线进行了调整和聚焦。目前公司已有的生产线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销售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承接外部委托加工。因此,对募集资金使用投向,是基于饱和产能的要求,调整了资金是使用顺序。变更后,募集资金优先使用到进一步巩固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注射剂项目。

    “已获批生产的药物生产计划不受影响。目前公司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备的生产线,项目的暂停亦不影响正在开展的相关研究。”科伦药业方面强调。据了解,公司在NDDS领域已经获批了紫杉醇白蛋白和布比卡因脂质体两项产品。申报上市的还有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布瑞哌唑口溶膜。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黄体酮长效注射剂、布瑞哌唑长效注射液等多项产品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从科伦药业仿制药的相关数据看,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历年来公司启动了431项仿制药和改良创新药研究项目。截至第九批国家集采,科伦药业累计47个品种(67个品规)中选,中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头部供应商,2018年,科伦药业非输液制剂收入为28.57亿元。到了2023年,科伦药业非输液制剂销售收入39.55亿元。5年时间,科伦药业非输液制剂业务增长了10亿元。

    集采重构利益格局

    同为集采头部供应商的恒瑞医药,也经历过仿制药带来的阵痛。2021年,恒瑞医药在国家第五批集采中,市占率排名第一的重磅产品碘克沙醇丢标,失去了集中采购的市场。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终于凭借创新药贡献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发布了3年来业绩最好的半年报。但集采的影响还在持续。

    公司2024年半年报显示,今年3月开始执行的第九批国家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2.79亿元;地方集采涉及的产品中,碘佛醇注射液、吸入用七氟烷及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2.76亿元,合计减少收入5.55亿元。

    从集采的预设逻辑来看,中选产品可以实现“以价换量”的目标,进而保持甚至推高利润水平。

    但近期一位仿制药企业的创始人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集采是一个重新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中间有人失去市场份额,也有各种中小企业可能凭借一款单品中选就做到一定规模。“以价换量”的逻辑或只存在于后者。

    他举例称,在某一次全国性集采中,自己企业旗下的一款药物原本拥有超10亿元的市场份额,而另一家制药企业的同类产品年销售额超30亿元。“当时的一致性评价有两个通道,一个通道针对像我们这样已经有批文的厂家,我们需要做常规的一致性评价。而未上市的产品则不在常规一致性评价的序列,他们通过新注册分类仿制药的通道审批上市,则可以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这一途经差异造成了两类药物的时间差。

    “当一致性评价的要求出来后,所有已上市药品的厂家都一窝蜂去做一致性评价,这个队伍非常拥挤,需要排很长时间队,但另一边新注册分类仿制药很快就批出来了,批出来就等同于通过一致性评价。这导致什么结果?那一年的集采,这家企业独家中标,中标价只比我们集采前的价格低两元”。

    前述药企创始人透露,集采结果出炉后,新入局者几乎独享院内市场,格局一夕骤变。

    不过,这样的“捷径”正在被堵住。去年9月25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自第一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3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这一规定再次明确了监管部门对于长期“沉睡”仿制药品(有批文但未过评/未实际生产药品)加速处理的态度,在不过评、不采购的大环境下,将有大量“老批文”面临被清退风险。

    在该药企创始人看来,集采是一个重新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这就引导很多原来的强势传统药企转型做了创新药,因为不做创新不行。”

    部分企业正在挑战原研药专利

    集采越来越“卷”是不争的事实。从宏观数据看,国家医疗保障局《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过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除第六批(胰岛素专项)、第七批外,其余批次平均降幅均超过50%。

    而即将到来的第十批集采或将成为历次最“卷”的一次国采。综合米内网数据,目前尚未纳入国采且竞争格局大于5家的品种已超过170个,其中,58个品种竞争企业达到10家以上,这58个品种2023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合计超过550亿元,超10亿元大品种达到21个。

    在低端仿制药被放弃的多年后,高端仿制药是否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出海”成为仿制药的选择之一,但仿制药在国外赚钱也不易。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09年—2011年每年国内药企拿到ANDA(AbbreviatedNew Drug Application,新药申请或仿制药申请)批文的量级在个位数,而2019年以来国内每年获得新的ANDA批文在80个左右。截至2023年底,国内获得ANDA批文数量最多的企业分别是复星医药、健友股份、恒瑞医药、齐鲁制药、普利制药等。

    除“出海”外,部分企业正在尝试挑战原研药专利。

    今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正大天晴研发的依维莫司片(晴维时)正式获批上市。晴维时由此成为国内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以来,首个以“首仿获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的身份,获得12个月市场独占期“奖励”的仿制药物。

    但是,挑战原研药专利是一个尚无法大规模复制的路径。其一仿制药专利挑战难度较大,其二国内仿制药企业也缺乏一定的专利挑战经验。另外,药品集采和医保谈判没有对“双首个仿制药”给予优惠政策,来提升企业研发申报的积极性。

    从放弃低端仿制药到选择性放弃高端仿制药,再到全面转型创新药,国产制药工业正在集采倒逼之下,从初级的价格竞争进入到高阶的技术竞争阶段。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涵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恩威医药:累计回购约316万股

    下一篇

    大族数控:接受华创证券调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