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姚亚楠 李蕾 每经编辑 赵云
日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一揽子政策,涉及创投行业募资、退出等多个环节,力度空前。
在采访中,多位投资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新政策的积极作用充满期待。
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有望成为股权投资市场中的耐心资本。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4〕100号,以下简称《试点工作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金办便函〔2024〕1210号,以下简称《试点范围通知》),提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称,当前我国社会融资总额中,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尤其是科创投资的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五家,均成立于2017年,分别由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资设立。此前,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仅限上海,此次《试点工作通知》提出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将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
与上海试点相比,这次扩大股权投资试点在政策上主要做了两项调整:
一是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将AIC表内资金进行股权投资金额占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由原来的4%提高到10%,投资单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金额占该基金发行规模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
二是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体系,指导AIC按照股权投资业务规律和特点,落实尽职免责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健全长周期、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此次发布会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我认为当下也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的一个重要时间窗口,这将引导更多长期资金注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创业投资提供坚实资金支持。”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向每经记者分析道,这一试点范围的扩大也将促进一二级市场有效联动,为二级市场带来更多优质资产选择,提升市场整体质量。同时,这一政策也将带动直接融资增长,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在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看来,此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他银行直管机构几乎不做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尤其在资管新规之后更是如此,“出资非常谨慎”。此次监管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是在银行方面开了一个比较大的口子,对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利好,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大资金”。不过唐劲草指出,从短时间来看,新政对VC/PE募资的正向影响显现还有一个过程,“可能还需要更细化的政策,才会对整个行业的募资带来真正的、更多的活水”。
“私募基金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刚性的,近两年国内没有成立过新的国家级母基金,我们非常期待能设立这样的基金,做一些引导示范、提振行业信心,也期待包括银行、保险等在内的更多长线资金进入支持一级市场。”唐劲草表示,“作为从业者,我们还希望募资、投资等环节的政策能有稳定、延续性,退出端要逐步放宽,特别是对VC/PE投资的企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等。
募资端迎来耐心资本,备受关注的退出困境也有政策利好。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其中提到,通过锁定期“反向挂钩”等安排,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随后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对于锁定期反向挂钩做了进一步解释:为更好培育耐心资本,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5年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重组上市中作为中小股东的锁定期限由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
在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嘉成创投创始合伙人彭志强看来,并购六条对缓解一级市场退出困境将带来非常积极的正面影响,“美国VC的主要退出路径就是通过被并购退出,通过IPO退出的其实是少数。通过被并购方式退出必须逐步成为中国VC退出的主要路径。”
“国内的并购基金发展一直处于比较缓慢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二级市场的严重倒挂。上市公司有着并购重组的刚需,因此‘并购六条’的出台对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发展有比较大的积极作用。”唐劲草表示。
“一级市场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退出,‘并购六条’是近几年来对并购重组支持力度最大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将有效缓解VC/PE的退出难题,促进一级市场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张奥平称,今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提到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我预计未来资本市场的资产端数量可能不会显著增长,但上市公司质量将有显著提升,其并购重组的活跃将为一级市场退出带来重要机遇。”
记者注意到,虽然并购需求愈发强烈,但目前并购交易的数量还未出现爆发式增长,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完成893起并购,金额达209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5%和52.8%,并购交易达成似乎并不容易。
“主要原因是并购双方都还不成熟、不专业。”彭志强向每经记者分析道,从并购方角度,缺乏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第二曲线创新规划指引并购,此前盲目并购所导致的“商誉暴雷”打击面较大,缺乏专业人才进行并购和并购后整合,尤其在跨界跨行业并购方面挑战极大。从被并购方角度来看,好的创业公司普遍还是惜售,对被并购仍存在误解误区,没有认识到被并购其实不是做逃兵,反而是公司做强做大的增长方法,另外,创业公司对被并购的估值还未调整到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