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开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星
每经9月13日电(记者 周逸斐)9月13日,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主题是“知识产权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来自3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参会人员就知识产权法治建设、保护、运用、国际合作等展开交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位居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大会现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面摸清存量“家底”,历史上首次全面盘点全国270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合计134.9万件存量专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问题。他建议,要着力推进要素创新。首先,聚焦三类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队伍,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完善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相匹配的、多元化的“接力式”金融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血造血。
另外,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激发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