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与其他公司谈合作,首先坐下来讨论的是数据安全而不是质量,还要签保密协议。“(但)就是这样,也很难让我作为院长放心。”耿庆山说道。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文多
最近,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作为嘉宾,在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数智医疗专场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应用在医疗领域的看法。
3年前,耿庆山刚加入深圳市人民医院,带着团队拜访的第一家企业就是腾讯,目的是做一个应用场景的临床验证,引导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护士形成团队,对病患和医生的需求进行系统性分析。他在会上说,第一件已经落地的事就是预问诊,主要是解决患者就诊前的紧张焦虑问题。
“扫个码,可以语音、打字,把你的所思所想放进去,自动传输到医生工作站,等到医生看病时,看到的已经是比较规范的语言了,医生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这个预问诊节约了大量时间,最重要是让患者说清楚了。”耿庆山说,下一步是逐渐走向住院病人问诊,即比较系统地解决医生写病历的事。
不过,耿庆山认为,当下迫在眉睫的是数据安全问题,还有生命伦理方面的问题。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扫个码,预问诊,你就说吧。”耿庆山介绍,很多患者就医前很着急,生怕跟医生说不清,又怕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听,预问诊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病人说清楚了。谈及此,他还提到了一个主张:“医生还是要做临床医生,离病人越近越好,如果天天趴在电脑上敲键盘,总体思路是不对的。”
预问诊系统不少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人民医院今年5月引入由腾讯健康开发的AI大模型预问诊系统,新系统不是提供文本选项供患者选择,而是搭载了多模态的大模型和自然语言处理内核,可以模拟医生问诊思路,从患病时间、发病缓急、病因诱因、是否服用过药物、过敏史等方面进行全面问诊,结合患者回答智能调整追问问题,提供个性化问诊体验。
此外,以前需要带上一堆检查报告去医院,现在可以直接在问诊系统中上传检查报告的图片,大模型会协助患者梳理疾病信息,并提供相应的医学名词解释、相关的医学科普资料,可谓有求必应。
截至目前,这位“电子医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已经接诊了13.73万人次,月均使用人次已超2万。下一步就是逐步走向住院病人问诊,即比较系统地解决医生写病历的事,把更多的时间腾出来服务广大病患。
在当天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颜宁,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也共同参与了圆桌讨论。
“我经常跟我病人讨论一个问题,比如一个病人有癌症,AI预测预后不好,有80%的可能6个月后就去世了。但是从个人的角度说,如果你是这个病人,我是不是应该放弃你呢?如果你是幸运的20%,那对你来说就很不公平。”张文智说,AI医疗的特点就决定了不能直接应用到个人,还是需要医生和医院参与其中,讨论和评估诊治方案。
作为一名年资丰富的临床专家,张文智并不担心AI可以取代医生的工作。他说,首先从病人或者疾病方面来看,AI是基于大数据模型建立的,所以AI的诊断、预后是基于所谓的共通点——有些疾病当中有什么是一样的,你就可以诊断,可以给预后的几率。但从病人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基因图谱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个体情况的分析还不够。
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医疗服务也承载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会被简单的技术所替代。当天,多位嘉宾也谈到AI医疗的潜在风险。
“核技术有‘核按钮’,AI发展下去,它的风险有‘按钮’吗?”颜宁用ChatGPT举例发问,到底有没有办法区分哪些是真实的数据,哪些其实是生成的?“我在这个角度——不是作为专家,而是作为外行——把我的担忧表达出来。”颜宁表示,医疗等领域也是这样,必须得知道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假设的。
在耿庆山看来,AI医疗的数据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毕竟这牵涉患者隐私的保护。现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与其他公司谈合作,首先坐下来讨论的就是数据安全,而不是质量,还要签保密协议。“(但)就是这样,也很难让我作为院长放心。”耿庆山说道。
AI医疗还有第二个挑战,就是生命伦理。耿庆山回忆道,此前他曾参与一个项目,当时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多少问题,但他觉得首先要解决“生命伦理”等方面的事。他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还真不少,比如医护与病患的情感交流问题。所以,耿庆山认为:“医院光有科学技术的高度是不够的,还得有温度、有温情。这些工作靠机器不能完全解决,甚至也不能代替。”
当然,正如颜宁所说,“不能因为AI可能有风险,就不发展”,不断预见风险,对防范有所认知,才能够真正用好技术。“AI助医,科技向善。希望大家能够联手、联动起来,让这个技术能够为大家的健康服务,特别是‘主动健康’这个概念。” 颜宁呼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