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直击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丨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生成式AI的出现有望破解新药研发的“双十”魔咒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09 17:16

    ◎“双十”魔咒,即新药从靶点发现、验证到上市通常需要“耗费十年时间”和“超过十亿美元的巨额投入” 。“生成式AI的出现和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希望。”王兴利表示,通过优化决策和提高研发效率,AI有望大幅缩短药物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每经记者 许立波    每经编辑 文多    

    9月6日上午,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见解论坛“AI医药革命:产业链创新之路”上,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发表了题为“AI+医药研发生态能力的构建”的主旨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加速医药研发进程、降低开发成本,并为全球医疗产业链的创新提供全新动力。

    在演讲中,王兴利首先提出了制药行业面临的“双十”魔咒,即新药从靶点发现、验证到上市通常需要“耗费十年时间”和“超过十亿美元的巨额投入”。而这一过程的高风险和高失败率使得药物开发成本逐年攀升、回报率逐年降低。

    王兴利援引的数据显示,2013—2022年,制药管线回报率已从6.5%降至0.6%,每个新药申请(NDA)获批的花费从20亿美元提高到40亿美元。王兴利强调,尽管中国近年来在药物创新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难以回避这一行业挑战。

    “生成式AI的出现和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王兴利表示,通过优化决策和提高研发效率,AI有望大幅缩短药物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AI与医学的结合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

    在主旨演讲环节,王兴利介绍,AI在医药研发全链条生态中的推动作用可以体现在多个维度:例如,在创新研发阶段,AI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挖掘新机制、新靶点、新分子、新技术;又如,AI也能做到高效低耗化合物生成、优化临床入组、数据清理、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与翻译等工作,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在他看来,AI的应用不仅体现在研发效率上,更体现在药物开发成功率的提升上。AI可以通过靶点预测、数据分析等方式帮助研发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例如精准的病人选择、符合病理临床流程的实验设计、临床终点的优化、最佳药物剂量与治疗时间以及最合理的组合疗法等,大大减少了试错成本。

    尽管AI在提升效率和优化流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单王兴利也强调了AI工具的局限性。他说道:“AI无法完全取代人的判断,特别是在临床场景下,最终的决策仍需要依赖医生与研发人员的综合分析。”此外,王兴利还提到,围绕新药研发的源头创新,人工智能仍要争取尽早解决“准”的质量问题,靶点发现和精准医学方向涉及因果推断,难以单纯依赖于人工智能以及机器学习,且很难验证。

    同时,王兴利也表示,数据库的质量仍旧是制约AI制药的一大关键性因素。为此他建议通过数据标准化、统一接口等举措,促进信息交换共享、不断完善业务自动化和智能。

    在演讲的最后,王兴利表示,AI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已为医药研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复星医药将继续加大对AI技术的投入,推动创新药物研发的同时,打造跨领域、跨生态的合作平台。他还呼吁更多年轻人才进入AI与医药融合的领域:“未来十年,AI与医学的结合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

    国内创新药产业正在迈向成熟

    论坛间隙,王兴利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关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科研成果转化、创新药出海等话题的独到见解。

    NBD:站在医药企业的角度,您认为目前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么?产业和科研之间存在哪些未打通的环节?

    王兴利: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国家二三十年的支持,加上很多海外科学家的回归,中国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科研成果转化率仍不到10%。其中一个原因是,科研人员在经验和基础能力上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科学家除了解答科学的问题外,如何更好地考虑怎么把某项机制、某个潜在的化合物做成药物也很重要。

    此外,政策导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医学研究者的成功标准究竟是看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还是看科研成果转化率的高低?从这方面看,打通企业、政府还有高校三方的合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复星医药其实也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大与国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早期阶段捕获源头创新产品。我们正在建立高校转化基金,通过与高校的研究人员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药物的转化。我们不仅投入资金,还投入人力,帮助科研人员将成果推向市场。这种合作的两个好处是,不仅加快了药物的转化速度,也培养了一批具有转化能力的科学家。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医药行业的过去十年与未来十年?复星医药将如何顺应行业趋势,推动自身发展?

    王兴利:十年前,中国的药物创新成本相对较低,很多企业无论是否具备经验,都进入了这一领域,这为中国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初创企业面临融资困难,这虽然对行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是一个有利的过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不合格的企业,集中资源在优秀的产品和团队上。

    未来十年,复星医药有两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创新和全球化。成功的药企几乎都是跨国企业,很少有局限在单一国家内的,正如疾病也没有国界。未来的十年,肯定有中国药企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成长为一家跨国药企,这意味着要能够在海外建立起比较强大的商业团队、研发团队,这也是目前复星医药正在推进的。

    NBD:针对复星医药的全球化战略,您认为中国药企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近两年,国产创新药密集出海,尤其是License-out的交易量持续增长。从积极的一面看是国产创新药的疗效、商业价值愈发受到国际上的认可,但客观来说也有不少陷入资金困局的企业不得不“贱卖”在研药物的权益以求生,您怎么看待这一行业现象?

    王兴利:首先要指出的是,出海和国际化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出海只是把产品销售到海外去,而国际化则是要掌控海外市场。

    License-out现象是中国药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国内药企会认识到什么样的产品是业界所认可的、什么样的机制是业界所追捧的,这对未来的创新研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此外,License-out 也意味着共同开发。以复星医药目前正在进行的合作为例,海外的一些中等规模的药企对中国市场并不熟悉,也无法在中国进行布局,而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将药品引入中国市场。同时,在全球化的研发和商业化方面,我们的经验也有限。成功的跨国药企往往能在各个区域取得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适应当地文化,聘用本地的人来管理本地的业务。因此,通过这种联合开发的模式,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合作伙伴的经验,共同推动产品的开发。

    这种合作路径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过程。以美国为例,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适应美国的医疗体系、医生的期望和病人的需求,而不是凭空创造。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带领,就像“师傅领进门”一样。

    一旦进入市场并成功推出产品,后续产品也可以依托这种模式逐步推向市场,最终实现自主主导。

    NBD:今年上半年,一些创新药企宣布盈利,您认为这是否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行业已经度过了资本寒冬?

    王兴利: 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早期布局和基础。有些企业由于早早布局了创新药研发、基础较为深厚,因此受疫情和资本寒冬的影响较小。按照创新药开发的周期规律,现在正值这些企业开花结果的时候,这标志着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成熟。我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国信证券给予无锡银行中性评级,2024年半年报点评:营收增速回升,资产质量优异

    下一篇

    天风证券给予威海广泰买入评级,海内外需求共振,订单高速增长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