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上半年的收入增长离不开两款核心产品的销售增长,持续扩大的亏损则与不断扩大的研发费用有关。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陈俊杰
8月16日盘后,荣昌生物(688331.SH,股价26.97元,市值146.81亿元)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加75.59%;实现归母净利润-7.80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10.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0亿元,上期同期为-7.08亿元。
作为国内“ADC药物第一股”,荣昌生物上半年的收入增长离不开两款核心产品的销售增长,持续扩大的亏损则与不断扩大的研发费用有关。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73亿元,较今年初减少7.35%,较上年同期减少近40%。
对于市场上传闻的“现金流吃紧”,公司今年进行了多次回应,并在3月底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25.5亿元。但融资环境也在变化。7月24日,荣昌生物宣布调减3月底公布的定增拟募资额上限近6亿元。
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荣昌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治疗性抗体药物领域。
目前,公司的两款核心产品是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商品名:爱地希)。其中前者是全球首款、首创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产品,已在国内完全获批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后者是首款国产ADC创新药,可用于治疗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GC)及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mUC)。
而这两款产品也是荣昌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加75.59%。按商品类型分,公司的销售商品收入为7.29亿元,上年同期为4.16亿元,同比增加75.30%。
公司表示,随着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准入医院数量及覆盖药房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司商业化团队一线销售人员扩充以及商业化推广力度加大导致销售费用相应增长,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3.90亿元,同比增长11.28%。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已组建约800人的销售队伍,已准入超过900家医院;公司肿瘤科商业化团队已组建近600人的销售队伍,已准入超过700家医院。
记者注意到,与荣昌生物3月披露的2023年年报相比,公司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增加约50人,准入医院增加约100家;肿瘤科商业化团队无明显变化,准入医院增加约50家。
荣昌生物表示,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7.94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对在研项目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具体来说,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8.06亿元,均为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9.18%,这部分投入比公司上半年营收还要多6447.59万元。
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两年。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21年至2023年,荣昌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1亿元、9.82亿元、13.0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85%、127.19%、120.62%。
目前,公司共有八个分子处于临床开发阶段,正在针对几十种适应症进行临床开发。其中,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根据公司8月13日公告,泰它西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将于近期向CDE递交上市申请。
截至6月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73亿元,较今年初减少7.35%,较上年同期减少近40%。
根据7月9日的电话会议记录,公司方面在回复机构询问时称,公司在资金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账上有一定的现金储备;商业化带来一定规模的现金流;拥有充足的银行授信;潜在的国际合作和资本市场融资。
不过,融资环境也在变化。7月24日,荣昌生物宣布调减3月底公布的定增拟募资额上限近6亿元。调整后,公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约19.53亿元(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投资新药研发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荣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内容包括RC18、RC48、RC28、RC88、RC148及RC198等产品的临床研究。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