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胶片也被称为电子胶片,是存储在云空间的电子胶片,患者可以通过短信上的电子链接或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进入浏览或下载。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家企业推出云胶片解决方案。但面对云胶片,临床医生的反应却有些冷淡。这种冷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云胶片作为国内替代传统胶片的主力军,未来又该怎么破局?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文多
北京某医院服务号中的云胶片查询选项 图片来源:手机截图
从明天国际发布国内首个云胶片系统算起,中国的无胶片化运动已经启动9年有余。今年,这场“自下而上”的改变开始在北京公立医院落地。
资料显示,云胶片也被称为电子胶片,是存储在云空间的电子胶片,患者可以通过短信上的电子链接或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进入浏览或下载。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家企业推出云胶片解决方案。但面对云胶片,临床医生的反应却有些冷淡。
一位从事海外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理解为何国内传统胶片的使用如此广泛。海外医院普遍使用的刻录光盘,为什么在国内难以推广?云胶片作为国内替代传统胶片的主力军,未来要怎么破局呢?
传统胶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图文无关)
8月初,张鸣(化名)在医院拍完踝关节X光后被诊断为骨裂。因为X光胶片打印需要一到两个小时,行动不便的张鸣在获得医生的建议后就离开了,心想等到下次复诊再打印X光片子也不迟。
可等她回家后,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中查询到影像报告。她除了能看到检查描述和诊断结论,还可以直接查看影像,在特定模式下,甚至可以对图像进行旋转、测量、反色等操作。
随后,张鸣翻看了自己在北京另一家医院的年度体检报告,发现从2024年起,自己的胸部CT影像也已经可以在线上查阅,同样具备放大、测量等功能。但两家医院的线上影像软件不同,两家医院的线上影像操作界面有所不同。
某“云胶片”的功能菜单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张鸣不明白,既然已经可以线上查看云胶片,医院为何还让自己打印传统胶片?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云胶片”,今年又为何“突然”在北京多家公立医院出现了呢?
云胶片并不是新鲜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年3月,明天国际(一个医疗设备经营和医用网络软件集成开发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组织)发布了国内首个云胶片系统,并于7月发起中国无胶片化运动,明确了云胶片的目标是替代传统胶片。
2020年12月,《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印发。其中要求,通过建立资料数据库或“云胶片”等形式,推进检查资料共享。此后,医疗影像“云胶片”化在全国多个省份获得鼓励并落地。
2019年,“云胶片”发明者、宁波全网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仁进曾表示:“4年的时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胶片使用量已经下降到原先的10%以下。”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亦显示,近几年医用胶片行业产品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平均价格从2016年的13.3元/张下降至2023年的8.52元/张。
但截至目前,云胶片还远没有替代传统胶片。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国内医用胶片行业产量连年增加, 2024年国内医用胶片市场规模达到约67.78亿元。共研产业研究院认为,新的成像技术和替代品的出现可能对传统医用胶片市场产生影响,但2030年国内医用胶片市场规模预计仍将达到60.15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家企业推出云胶片解决方案。今年8月,国内某厂商对记者表示,云胶片市场的参与者大致包括专业云胶片厂商、影像信息化厂商、信息化集成厂商和云资源厂商四类,但主流厂商形形色色,能够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公司还很少。
云胶片市场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受访企业
根据受访厂商提供的数据,某县医院、某市医院和某区级中心医院的放射科月检查量分别为8000例、1.5万例和1.8万例,在接受云胶片服务后,每年节省的耗材采购额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和15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不过,医生和患者的使用习惯是产品推广的一大阻力。具体来说,云胶片的应用可能需要调整现有的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诊疗程序,以适应新系统的运行。但是,很多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更习惯于传统的纸质胶片操作方式。
在临床医生看来,这还不仅是使用习惯的问题。8月上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侯代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4月上线云胶片功能后,的确是方便了患者图像的流传,但是该系统还没完全用于医学诊断。“第一个原因,需要患者在手机上验证登录平台才能调阅云胶片;第二个是,手机的屏幕较小,分辨率各不相同,还达不到医用电脑显示器的效果。”
侯代伦认为,目前云胶片已经让X光、CT、MRI等影像实现了云端化,为全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奠定了基础,但应该为医生提供比较专业的医用终端,以方便他们调取患者图像,而且这个终端应该满足一定的分辨率,确保图像的清晰显示,才能保证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他还说道,在补上这以上缺口之前,云胶片处于过渡阶段,会和传统胶片并存一段时间。
据侯代伦观察,如果影像学诊断结果正常,患者一般不选择打印胶片,如果诊断结果异常或后续健康状况不佳,需要到其他医院就诊时,患者会返回医院,再次支付费用打印传统胶片,但是受云服务资源限制,云胶片在云端的保存也是有一定期限的。
虽然云胶片的改进空间还很大,但传统胶片会被替代似乎是业内共识。
今年5月,头部海外医疗企业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以下简称盛诺一家)的董事长蔡强对记者表示,自己不理解为何国内传统胶片的使用如此广泛。据他观察,目前海外医院普遍摒弃了传统胶片的使用,全面转向数字格式的电子影像(一般是刻录光盘),医疗机构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影像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极大地便利了对患者病情的诊断。
在盛诺一家医学部总负责人程潇钰看来,刻录医学影像的光盘不仅能够统一海内外医疗机构的就诊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例如,一位肺癌患者在国内复诊时,医生通过观察传统胶片怀疑患者出现了胸膜转移。而美国医生利用高清晰度的医学影像原件进行分析,诊断胸膜的变化更可能是由外伤引起的,而非癌细胞的扩散,事后患者也想起自己的确受过外伤。
但目前,不是每家国内医院都提供光盘刻录服务,所以盛诺一家只能购置专业的影像扫描仪,将患者的传统胶片转换为数字格式以满足远程会诊需要,但反扫描后的影像在清晰度、完整性等方面无法与光盘相提并论。
《北京日报》今年1月报道,22家北京市属医院中只有1家医院允许患者使用U盘拷贝电子医学影像,大部分医院只能刻录光盘,并收取数10元的刻录费用。而在北京市属医院之外的大型综合医院中,3家可提供刻盘服务,但是不提供U盘拷贝服务;个别医院不提供任何电子影像拷贝服务,只提供胶片和纸质报告。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为什么存储图像比较稳定的光盘,也没有流行起来?侯代伦告诉记者,光盘读取是个问题。一方面,读取并分析一张完整医学影像光盘进行会诊至少需要半小时,如果患者每次拍片的结果都放在不同光盘里,对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资源分配是个不小的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医院的电脑较少配置光驱设备,一些“老古董”电脑虽有光驱,有时也打不开所有的光盘,因为各家医院的刻录软件和电子影像的读取软件也各不相同,所以光盘在不同医院的读取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些,杜平(化名)曾亲身经历过。他告诉记者,2016年时自己携带某私立医院提供的CT影像光盘到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就诊,最初接诊的医生并不愿意读取该光盘,理由是担心光盘携带病毒。经过一番周折,医生找到了一台不联网且配备光驱的电脑,才完成了光盘读取、病情诊断。
之后,杜平在家用电脑上拷贝了光盘内的影像,发现光盘内自带影像软件。他觉得,如果患者带着刻录的光盘和电脑去找医生看病也可以,但就诊成本确实太高了。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云胶片,还是光盘,目前都不是被官方认定的诊断依据,而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终端显示器等硬件,还有行业机制的建立、多方利益的分配。
据报道,首先,目前不少省份的云胶片服务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收费标准不统一。综合各类公开信息,在全国已出台“数字影像”收费政策的省份中,一些省份2023年的定价为20元/次,有的省份则是25元/次,而在北京,医院基本上免费提供云胶片。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在回复“桂林市医保局关于当地开展‘医学影像云服务’涉及收费问题的请示”中称,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指导意见,医学影像云服务不属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范畴,公立医疗机构未提供实体胶片的,不得以提供所谓“云胶片”等方式套收费用。
云胶片厂商与医院的合作模式 资料来源:受访企业
其次,根据从2018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作为二级目录类别的影像记录介质,只有医用激光胶片、医用干式激光胶片、热敏胶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早在2019年,就有业内人士质疑:“现阶段用云胶片作为诊断依据,是否涉嫌违规?”
另外,医疗机构对“云胶片”不互认,影像信息只能在各家医院内部“流转”,是云胶片取代传统胶片的现实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
张俊杰认为,“云胶片”的推广应用还需要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保部门及质控组织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另外,要加强安全技术防护,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张俊杰就认为,实施“云胶片”的医疗机构,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他建议由国家、省级层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统一“云胶片”的空间存储和配套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前述国内某厂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目前国内十多个省份正在构建影像云平台,通常该项目由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并与一家或少数几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区域内的公立医院共同参与建设。不过,其实施范围和进度受各地政策和实际落地情况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云胶片服务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