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8月7日,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发布《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行业2023年度发展情况报告》,总结去年全年深圳地区创投基金行业整体规模的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766家,同比减少14.7%,但基金存续规模在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仍是主要的退出渠道,但通过公开市场方式退出占比有所提升,实际退出金额108.8亿元,退出回报倍数达到2.1倍。
管理人家数减少但存续规模同比提升
8月7日,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官方微信发布《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行业2023年度发展情况报告》,总结去年全年深圳地区创投基金行业整体规模的情况。总体来看,域内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管理人家数减少,但存续规模同比提升。
具体看来,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有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1766家,同比减少14.7%,存续私募股权创投基金7731只,基金存续规模1.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4%,分别占全国同期只数、存续规模的14.1%、10.6%。
说到管理人数量减少,去年深圳私募创投基金行业进行了结构持续优化,头部阵营进一步集中,尾部机构加速出清。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共有714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含),同比减少28.2%,空壳机构数量同比减少了67.6%。
从存量的机构质量来看,基金管理人的实缴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共有124家管理人实缴资本在1亿元以上(含),实缴资本合计1070.3亿元,这一数据在全行业总体的实缴资本统计中占比达到了83.2%,更较2022年末提升了1.3个百分点。
不过,近年来,监管也在针对私募基金行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及治理,不少异常经营的机构或其他经营不规范的行为屡次被监管披露并查处。对于域内的整体运营水平,报告也重点作了总结。
从产品的托管比率来看,深圳7731只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中,共有4664只基金产品由托管机构进行托管,托管率达到60.3%,较2022年末提升1.7个百分点。在异常经营方面,截至去年底,深圳市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存在异常信息未整改的机构数量同比减少51.6%,而且异地经营的现象也在持续改善当中。
这也为目前深圳市继续吸引资金提供良好环境,从新备案基金规模来看,2023年深圳新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889只,存续规模877.2亿元,实缴规模达到872.1亿元,均同比有所增加。从实务来看,实缴规模与存续规模的匹配度高,至少说明资金到位的效率极高,这对于基金尽快开展投资业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开市场退出方式占比提升,退出回报倍数2.1
一直以来,深圳市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多元,从此次统计的情况来看,除了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等主要渠道外,通过公开市场方式退出的占比有所提升。
具体看来,2023年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通过协议转让与企业回购退出的项目数量达到661个,退出本金153.0亿元,实际退出金额186.7亿元,占比分别为65.8%、60.8%以及54.0%。
通过公开市场退出的项目数量为175个,退出本金51.3亿元,实际退出金额为108.8亿元,退出回报倍数达到2.1倍,退出本金和实际退出金额占比分别达到20.4%、35.1%,同比分别提升5.0和2.0个百分点。
此外,通过境内上市退出项目数量118个、退出本金49.3亿元、实际退出金额105.6亿元,退出本金和实际退出金额占比分别为19.6%、30.6%,较2022年末占比分别提升5.8及2.7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通过协议转让、整体收购、新三板挂牌、境外上市等实现退出的项目数量占比均有所提升,较2022年末占比分别提升0.6、0.1、0.2、0.1个百分点。
那么,到2023年底为止,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现状又如何?从最新的统计结果来看,投资项目共计达到19992个,投向全国企业12338家,在投本金9874.2亿元。
可见,目前可供投资的金额依然接近万亿,而从深圳本地的创投基金投向风格来看,专注中小企业及早期项目,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均是重点工作。
此外,母基金作为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源头活水”,就深圳本地的母基金来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有62只母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331.6亿元,已经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母基金管理机构共计55家,占比88.7%。
此外,深圳在吸引海外资金方面也有进步,截至2023年末,深圳共有70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获得QFLP试点业务资格,管理QFLP基金49只,管理规模达到了395.4亿元。
有分析指出,随着深圳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商事登记流程不断优化,未来的行业活动形成品牌效应的优势仍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深圳在对接国内外资本、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