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赵博渊
7月29日,2024成都东部新区上海专场城市价值推介会举行。会上,成都东部新区不仅吸引不少上海企业递出合作的橄榄枝,有关新区如何“造城”“兴业”的问题,同样引发了当地专家的关注。
在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任浩看来,“协同发展”是成都东部新区实现突破式发展的一个关键词。在他看来,成都东部新区不仅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而且在新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协同发展也是以开放合作推动创新的关键。
而更具想象空间的是,协同发展还将有望推动新区实现产业的“无中生有”。根据此前的实践探索,通过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协同,任浩曾在上海推动商业密码产业园区从零开始的成功发展。值得期待的是,处于产业起势关键时期,成都东部新区能否以此为借鉴,找到新兴产业发展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其中,区域协同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方向。
据任浩观察,近段时间,协同发展正成为长三角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过去2周内,他频繁参加了多场以协同发展为主题的评审,有关协同发展的探讨落地不仅发生在长三角城市内部,就连福建城市三明也开始谋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而放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成都向东的重要区域,成都东部新区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探索者和承载者。
任浩分析,成都东部新区设立的背后逻辑就是“协同”。往大了说,成都通过“一带一路”不断从内陆城市走向开放前沿,正成为中亚、西欧和东南亚之间的连接点,涉及一个广泛范围的协同。
就成都东部新区本身而言,目前也正面临多个层面推进协同合作的需求,不仅包括与成都其他区(市)县合作,还涉及与四川其他城市合作,尤其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合作。此外,对于年轻的新区,成都东部新区还要推进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融合。
为何协同对于成都东部新区尤为重要?
从成都东部新区发展思路来看,任浩提到两个基本策略:一是要“高举高打”,要基于其他城区的发展经验找到较高的起点;二是要“稳扎稳打”,通过妥善规划,有所聚焦、精细化布局,一步步推进发展,最终实现目标。而这两方面无不需要通过协同发展来实现。
更重要的是,协同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一。
任浩指出,协同发展是区域内部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前提,也是区域间避免“互害式竞争”的手段。除此之外,协同发展也是创新升级的关键,一个原因是,只有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碰撞协同才能形成,并由此推进创新。
比如在荷兰埃因霍温,一个一平方公里、一万人体量的园区产生了荷兰全国40%的专利。任浩提到,推动社交活动、开放合作是其成功的关键——园区不仅每年组织500多场活动,而且打造了大量公共平台,各种机构对外开放,实验室也是公共实验室,楼宇之间还用连廊连接起来,以尽可能推动更多近距离交流碰撞,“这值得成都东部新区发展借鉴。”
具体而言,成都东部新区要如何推进协同发展?任浩指出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成都东部新区的规划中应当包含产业、社会、自然三中生态,实现“三位一体”;其次,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找到真正具有优势的细分领域,不仅与相邻区域实现互补,而且要围绕它展开纵向上下游产业招商和横向服务业招商。
比如,成都东部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形成初步优势。任浩提到,德国医学重在培育隐形冠军,找到“细分里的再细分”,由大量细分领域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推动了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成都东部新区而言,生物医药产业的一种发展思路是“精益求精”,并通过引入数字化提档升级。
此外,基于新区大量的土地资源,除了推进硬基建之外,还要注重软环境的发展,将政策转化为便利化制度,并容纳更多服务、金融、绿色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任浩还特别提及一种“无中生有”的策略。
任浩团队曾在上海松江区进行“商业密码产业”规划。当时,松江并不具备相关产业基础,换言之,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规划。
他们通过分析调研发现,商业密码产业发展有两大关键:一是产业形成之前要有权威的检测论证中心,以便于企业保密产品的迅速上市;二是商业密码企业往往需要专门从事保密产业的空间载体,即“保密房”和“保密工作室”,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不仅成本高,而且管理难度较大。
基于此,在打造产业园区时,他们不仅设法推动国家级商业密码产业相关认证和检测中心相关功能落地,而且专门为园区打造了统一的保密室,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如今,据他介绍,该产业园在一期成型之后,有企业主动承担二期的规划,由此园区顺利地直接步入三期的规划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将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协同推进”的发展模式,将如何为成都东部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带来参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