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蒙锦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决定》强调,要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面对稳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深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创新发展物流新兴业态。国内首例铁路上盖智慧物流园区、深圳市首批“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旨在打造集公路、铁路、海运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中心,具象物流基础设施的“未来模式”。
项目顺利推进的背后,以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把握“国之所向”,提供“民之所需”,为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枢纽经济发展,助力深圳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探索模式创新
“物流上楼”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来自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创深圳市进出口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超四成。
自2020年8月首发以来,深圳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深圳联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要的贸易通道。在政策配套、物流基础设施、产业链等要素的支撑下,深圳外贸数据持续向好。
“目前,深圳中欧班列正按照每周3列的频率开行,通达欧亚42个国家,出口货物以电子产品、机械器具、医疗器械等为主,与大湾区产业结构高度匹配。”项目建设开发运营方、深圳市深国铁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康福泉表示,除了中欧班列外,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目前还开通了海铁联运班列以及国内铁路货运班列等。
深圳正不断优化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根据深圳市相关规划,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1%以下;至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降低到8%。
“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是当前物流运行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为降低全链条运行成本,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创新给出了“物流上楼”的新样板。
“项目地面是铁路货运,还是保持原来的铁路功能。我们计划是在铁路11米之上铺一层盖板,在盖板上再建设仓库和物流设施,实现‘物流上楼’,这种模式可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康福泉表示。
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是推动深圳对外国际物流通道畅通的重点项目之一,有助于深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助力更多“湾区制造”走向世界。
发挥金融力量
推动“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向绿而行
紧邻铁路货场,上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现场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深圳正在将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打造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和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设计建造要求上高于绿色建筑国家一星级标准,同时也是深圳“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承担着在突发情况下快速转换为应急保障设施的特殊功能。
“项目二期已于今年年初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底建成。”康福泉表示,该项目是深圳首个国家级物流枢纽项目,项目今年1月份开始建设,深圳中行在2月份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深圳中行坂田支行行长李振华表示,项目今年十月就要完成盖板,同时启动盖上工程,整体将会在2025年底竣工,有着“推进速度快、资金需求大、时间要求紧”的特点,深圳中行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在授信过程中业务部门与审批部门实时联动,高效推进,在项目贷款资本金比例、审批效率、贷款利率方面都给予了较大支持。
打造智慧园区
物流与金融协同打通外贸“快车道”
物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在被称为“中国硅谷”的深圳,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也正在用科技赋能,打造出物流的“未来模式”。“智慧物流园是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园区采用BIM、IOT、AI、大数据、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平台,围绕‘人、车、货、空间、设施设备、能源、环境’提供智慧化管理及服务,满足‘智能、高效、安全、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康福泉表示。
对于项目建设后期乃至后续的运营期间,金融如何协同物流共同助力经济发展,中行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项目投入运营后,我们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深圳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积极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依托“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为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以及入驻企业提供信贷融资、国际结算等各项金融服务,协同物流业助力大湾区企业走出去,提高全球市场的“含深度”。
编辑|蒙锦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