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售价近200元,有店铺销量超万件!却被吐槽“压根没一点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17 21:30

    每经编辑 孙志成    

    炎炎夏日,蚊虫开始活跃。家里要是忘记关好门窗,大概率身上要出现几个瘙痒难耐的红包。

    为防止蚊虫叮咬,这场夏日大作战怎能少得了各类防蚊产品?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晒出了关于“驱蚊神器”的攻略。

    “真的要崩溃了!不知道从哪里进了蚊子,白天蛰伏,一到晚上开始嗡嗡嗡,这就是传说中的特种‘蚊’?”一位宝妈晒出了自己购买的热门驱蚊产品:灭蚊喷雾、电蚊香液、驱蚊膏、灭蚊灯……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Cwlg2CPpcJNbNQdwv0w1XBL5FDaQ93LIvW5GJmbhQiavH42mjG8xGrQ.png

    网友分享的驱蚊攻略 社交媒体截图

    “招蚊体质福音来啦!”有人分享了自己购买驱蚊手环的情况,从外观、成分、效果等方面,写出使用感受。

    在一众驱蚊产品中,驱蚊手环、驱蚊贴等新型防蚊产品成了商家主推商品,被网友称作驱蚊“黑科技”。

    在电商平台上,某品牌的防蚊手环价格高达198元。主要成分包括柠檬草精油、艾叶精油等。在植物精油、负离子净化、远离蚊虫骚扰等营销口号下,该产品已卖出超过2万件

    不过,产品的评论区里,有不少购买者反映佩戴手环后驱蚊效果不佳,“没效果,放床头,蚊子在我耳边嗡嗡响”“又贵又难用”“起不了多大作用,蚊子还是叮”,也有购买者表示,“比驱蚊水好用”“出门带着好看,也没有蚊子咬”。

    别看这类精油手环、精油贴宣传主打驱蚊防蚊,许多网友发现,实际到手的产品标签并无防蚊相关字样。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cURHWBQHV8ibqJaFzApyticb2eQJSj8LnX8DLvNuicJCQ5eV8emZE26DA.png

    网友吐槽驱蚊手环效果不佳 社交媒体截图

    事实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驱蚊”的投诉超过1700条,不少人吐槽此类产品。

    “老爸评测”日化技术工程师麦扣曾做过一项测试。

    他购买了一百多只蚊子,放置在40cm×30cm×40cm纱布构成的盒子里。测评员依次涂抹几款热销驱蚊、防蚊产品,测试被叮咬的情况,看看产品效果是否像商家宣传中所言那般。

    经过测评,他认为所有产品里,没有一点效果的就是驱蚊贴、驱蚊手环和驱蚊膏。测试过程中,甚至有蚊子直接“肆无忌惮”扒在产品上。“驱蚊贴我们贴了七八个,没啥用。”

    相反,驱蚊花露水和驱蚊水的效果显而易见。花露水、驱蚊湿巾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间,使用之后,有些蚊子停留一下,立刻飞走,能有效减少蚊子叮咬,但并不能完全制止。

    “目前,权威机构推荐的安全有效驱蚊成分主要是4种,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树油。”当前,在电商平台售卖的驱蚊手环和驱蚊贴成分里多含有柠檬桉树油,麦扣表示,像柠檬醛、薄荷醇、麝香、硫磺等成分,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并没有权威测验数据供参考。

    麦扣还提到,从安全性来看,真正主打“防蚊驱蚊”功效的产品,属于农药产品范畴,需要通过农业农村部的备案,经过安全性评估后才能上市。

    据中新经纬,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家、上海骥路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旭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予以明确,即“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

    G8vkERUJibktwK9Gehse2RibfMcLe3DTDJt1z0QAiaHEkXWoCafZ01Q65zpVjibGT1NYIRQke8icTC4TADebGJZ7MFA.png

    相关规定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农药名称、企业名称、产品批号和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等。

    “产品没有经过农药制剂登记或者有效成分没有原药登记而宣传驱蚊,涉嫌虚假宣传。”张旭晟表示。

    江苏省农药总站在期刊《农药科学与管理》2024年第2期上发表的《新型防蚊驱蚊产品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中提到,当前新型防蚊驱蚊产品中持证产品微乎其微。

    江苏省农药管理部门调研发现,市面上近八成新型防蚊驱蚊产品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生产许可证,一些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产品信息是厂家自行编写的,质量无法保证。严格来说,未持证或标签不合格的新型防蚊驱蚊产品均属假农药,不应在市场销售。

    此外,上述文章提到,因卫生用农药登记资料涉及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和环境影响等试验,试验对象并未评价对婴幼儿和孕妇的影响,母婴领域尚无测试指标和产品分级。某些产品特意标注“不含避蚊胺”作为销售噱头,造成宣传误导,实际是在收割“智商税”。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钱江晚报、中新经纬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经典车型限时优惠至6.98万元!知名品牌多款车型降价,上半年卖了超77万辆车,排名全国第二

    下一篇

    已致7死10伤!知名公司产品在美国被最高级别召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