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一省一公司制”改革在湖南落地。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600485179
湖南日报消息,7月8日,湖南铁路有限公司在长沙揭牌成立。
湖南铁路有限公司是湖南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由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3家企业持股分别为57.39%、22.21%、20.40%。
公司定位为湖南省域内合资铁路的投资、建设、经营、运营管理机构及路省合作平台,负责湖南省域内已建成运营合资铁路的运营、经营管理和后续新建合资铁路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经营管理等。
随着合资铁路资产有序注入,该公司资产规模将达1553亿元,管辖铁路运营里程达1637公里(其中高铁1144公里)。
解读:湖南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一省一公司制”改革在湖南正式落地。
这并非全国首例。此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 江苏、山东、黑龙江、浙江、重庆、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完成“一省一公司制”改革。
根据公开信息,2017年,国铁集团开始推进以“分类投资建设和分层管理”为指导思想的合资铁路改革,先后推出干支线股权置换和省级区域合资公司重组整合两项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干线铁路向国铁集中,地方铁路留给地方,即“分类分层”。具体改革方式,就是在地方成立省级铁路资产管理公司,接手原由国铁控股的部分支线铁路资产,即“一省一公司制”改革。
此前,《中国经营报》曾报道,通常干线铁路更容易盈利。支线铁路因客流量少,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每年都需要投资运营方给予资金补贴。有地方政府人士认为,“从资产质量而言,干线铁路属于优质资产,而支线铁路则属于劣质资产”。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通过“一省一公司制”改革,地方政府在承接相应债务与运营亏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铁路建设运营自主权。
2022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投融资机制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将以区域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改革为契机,研究出台湖南省区域合资铁路公司运营扶持政策,通过以地补铁、以商养铁、以城促铁等方式实现铁路运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有分析认为,随着高铁干线网络日趋完善,我国已进入以“支线”为主的后高铁建设时代。在此背景下,由地方出资主导建设的高铁项目,将成为我国高铁网络建设的“新势力”。
国铁集团年初的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计划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与之相比,今年地方高铁投产新线同样有望超过1000公里,地方高铁里程已“平分秋色”。
财政部下达资金支持12省份度汛救灾
央视新闻消息,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今天(9日)下达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8.48亿元,支持湖南、江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广西、安徽、贵州、重庆、黑龙江、云南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好度汛救灾相关工作,重点对受灾地区开展洪涝水毁堤坝等水利工程设施修复、风险隐患处置等相关工作给予适当补助。
北京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跑网约车
北京日报消息,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其中透露,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又有新进展
澎湃新闻消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航站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于7月8日至15日进行报批前公示。该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新建T3航站楼,计划2024年10月开工,2027年底竣工。T3航站楼设计将实现高效运营服务目标,建成后可保障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
济南确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
济南发布消息,7月9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 《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济南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人工智能算力规模(fp16)突破35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总投资65亿元,比亚迪加码深汕
新华财经9日消息,比亚迪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完成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项目签约,总投资65亿元,建设电池pack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2021年8月,比亚迪首次投资50亿元,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并于2022年10月投产,2023年12月实现全面投产。在投资深汕一期零部件项目基础上,比亚迪多次追加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投资。
截至2023年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5.11万平方千米
水利部网站9日消息,近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发布《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3年)》。
公报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治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重要水土保持事件五部分。
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5.11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8.12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6.99万平方千米),与2022年相比减少0.44万平方千米,减幅1.72%。水土保持率为68.40%,与2022年相比提高0.55个百分点。
最新人才流动趋势:东莞掀起“抢人大战”,成渝人才吸引力突出
日前,58同城发布2024年二季度人才流动大数据。从人才流动趋势来看,今年二季度,东莞地区企业招聘需求名列前茅,普工和包装工的招聘规模明显增长;新一线城市吸引更多求职者的目光,成都成为最受求职者青睐城市。
58同城数据显示,东莞成为二季度招聘需求活跃度最高的城市,招聘需求环比增长88.6%,普工和包装工的招聘规模增幅明显,同时招聘薪资环比增长12.9%,达8887元。
一直以来,“北上广”是众多求职者的理想择业地,从招聘需求看,北京、深圳仍具大城市效应,紧随东莞之后。杭州、成都、天津、青岛等新一线城市也释放出相应招聘需求。其中,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薪资仍有较大优势,平均招聘月薪分别为11074元、10005元。
数据还显示,成都成为二季度引才代表城市,求职者简历投递量环比增长44.6%;重庆力压上海、广州,跻身简历投递量第四名。
此前,58同城超职季期间对毕业生就业偏好城市进行盘点,毕业生在就业城市选择上也打破了偏爱“北上广”的固有印象,首选成都、重庆等新一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