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区旅游品牌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728964
7月1日,由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在东北三省一区同步施行。这是东北三省一区开展的首部协同立法项目,由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牵头,会同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形成。
“旅游协同立法是规范和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韩金华说。决定全文共16条,梳理了东北三省一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明确协同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路径;注重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协同发展合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共性问题,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促进旅游资源互补共享和高质量发展。
解读:当前,旅游业抱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聚焦于“黑吉辽”三省,很早就在谋划合作共赢,2014年成立的东北旅游景区联盟是中国第一个跨省区域性景区协作组织。今年初,“尔滨”的火爆“出圈”,周边城市文旅局也纷纷喊出:来就玩透,东北三省一个也别“省”,让黑龙江乃至东北三省的冰雪旅游“收割了一波流量”。
不过东北地区并非只有东北三省,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等内蒙古东部地区,传统上就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市长及永乾就曾表示,“呼伦贝尔可不断拓展与东北三省合作新渠道,通过借势宣传、合作宣传,形成立体宣传网络,打响地域品牌。”
事实上,早在去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联合发布了《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全国绿色旅游发展引领地和边境旅游改革创新样板地,成为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各地需协同发力。但从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来看,仍存在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如果长期各自为战、同质竞争,势必会削弱区域性旅游的竞争力。此前,黑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相关人员就曾表示,通过协同立法,有利于推动区域旅游资源协调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品牌。
不止于此,上述发展规划中还提出,要全面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大幅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业兴、百业旺”,作为带动性和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高达110多个。通过带动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繁荣,能够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
北京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
7月1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专题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在会上表示,北京将继续深化区域协同合作,优化产业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加快实现大模型应用落地见实效。
杭州签下近年来最大外商独资制造业单体项目
日前,日本横滨橡胶钱塘项目投资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美元,是近年来杭州引进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项目。日本横滨橡胶株式会社理事范明介绍,该项目今年开工、明年投产,到2029年,该项目将达到全部设计产能,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到2030年将成为横滨橡胶全球产能领先的工厂。
昆明市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实施意见,力争3年实现300亿元
日前,昆明市正式印发《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推动低空产业规模集群化发展,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元,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主体5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开展50个以上“低空+”应用场景试点,引进至少5家行业代表性企业,重点打造滇中新区、盘龙区、呈贡区3个低空经济试点区域。
浙江发文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日前,浙江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企业“三新一强”,即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帮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截至2024年一季度,浙江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3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167家、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28553家。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阳春”
专家:今年总人口数正增长可能性不大
育娲人口近日发布《中国人口形势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具体来看,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为鼓励生育而出台的相关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二是疫情结束之后,不少家庭选择在2024年实现生育愿望;三是对特定年份的文化偏好,龙年带来“龙宝”热。
这一预计中的“小阳春”现象,无疑给近年来低迷的生育率增添一抹亮色。中国人口总数会否持续回升?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在接受奥一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看,“处于长期趋势性的人口负增长已是定局,但不排除在若干年份中会出现一些波动。”
他认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反弹,这一点可以从2023年我国结婚人数的增长上看出来。”每年的结婚人数是第二年出生人口数量有效的参考指标。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较上一年增长12.36%。
任远同时表示,考虑到当前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因此2024年总人口数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港车北上”实施一周年,北上车辆超过95万辆次
拱北海关7月1日发布数据,至2024年7月1日0时,“港车北上”政策已实施满一周年。过去一年里,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累计监管验放实际进出境香港单牌车突破96.7万辆次。
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为便利港澳居民驾车入粤探亲访友、度假旅游、工作生活,拱北海关将海关备案融入“港车北上”整体申办流程,对符合条件入出内地的港澳单牌车实行“免担保”政策,有效降低港澳居民的申办成本。
今年以来,“港车北上”月均实际进出境超11万辆次。今年6月份数量再上新台阶,单月首次突破13万辆次,较政策实施首月增长17倍。截至7月1日,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月通行量12万辆次以上。
2024上半年电影票房239.02亿元,广东票房居首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1日12时,2024上半年(1月1日-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票房报收239.02亿元,观影人次5.5亿,放映场次7118.1万,平均票价43.4元。
票房前五名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广东再次担起国内第一票仓重任。今年上半年的城市票房,前五位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