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5 12:03

    ◎截至2023年底,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旭    

    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在发布会上介绍,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十四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

    其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已建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才数量超2200人,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3.4万人,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超7.6万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也快速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

    在公共服务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规模超4000人,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在基础人才方面,全国中级以上知识产权师近2万人。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有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超1.8万人,助力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居全球第一

    《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对此张志成在发布会上表示,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高地重点人才项目,主动谋划在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并取得四方面初步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研究。北京、上海制定印发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将“建设知识产权国际人才集聚区和培养高地”写入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二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清华大学合作,筹备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新增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在上海、广东设立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十四五”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举办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和大数据、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训130余期,培训超2万人次。

    三是人才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近300名干部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挂职或实践锻炼。

    四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更加畅通。在国家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专业单独设置,职称名称单独命名。北京、上海、广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改革,北京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职称评价标准,上海、广东建立知识产权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截至2023年,北京市执业专利代理师达到12128人,占全国的35.2% ;上海市吸引超过100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落户;广东省累计引进、培养近万名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伴随着人才高地建设,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知识产权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36.95件、50.2件、25.1件,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张志成介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集群分列第二、第四、第五位。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引领带动全国各地建设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特色智库汇聚各领域专家超500人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如何?

    对此张志成表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持续推进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专业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不断强化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队伍结构。今年3月成立的第五届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48名知名专家组成,其中两院院士9名。专家来自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商业秘密、反垄断等知识产权各领域,新吸纳了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领域新业态,以及芯片、高端制造、中医药等领域的专家。

    二是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运行机制。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计划,举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级研讨班,围绕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政策制度、引领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政策咨询等工作。

    三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委员们累计参加各类知识产权工作700余项,涉及委员近1200人次,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建言献策,全方位支撑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

    在特色智库建设方面,围绕专业化、特色化推动知识产权特色智库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专业型特色智库建设。突出领域、专业特点,组建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专家组、地理标志产品专家审查委员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等特色智库,汇聚各领域专家超500人。各地也围绕高端装备、石油石化、陶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组建了一批知识产权特色智库。

    二是发挥特色智库的优势作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问题、纲要规划实施监测等开展指导咨询工作,建设8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

    “十四五”以来,各研究基地共完成各类研究近百项,报送政策咨询专报多篇。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专家组积极参与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的指导论证。地理标志产品专家审查委员会助力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技术审查,“十四五”以来,新批准地理标志产品121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海外维权指导服务,累计指导企业海外维权1600余次。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更好发挥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作用,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周逸斐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恒生指数涨0.45% 恒生科技指数跌0.26%

    下一篇

    AI PC如何赋能创作?导演陆川:AI是知识平权的过程,让年轻创作者能够快速把创意视觉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