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孙磊 每经编辑 裴健如
零跑汽车的产品或在海外生产。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投资银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援引零跑汽车管理层的话称,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的合资企业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已经开始在Stellantis集团位于波兰南部城市Tychy的工厂生产零跑T03车型。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零跑汽车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零跑借Stellantis在欧生产电动车?
路透社报道称,杰富瑞在6月16日晚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零跑汽车管理层在一次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其首批T03小型电动汽车上周从Stellantis集团在波兰的装配厂下线,并按计划将于9月大规模生产。
路透社今年3月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Stellantis集团选择其波兰工厂作为零跑汽车在欧洲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主要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对此,Stellantis集团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杰富瑞表示,零跑国际计划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在Stellantis集团的波兰工厂生产第二款车型,即零跑A12。零跑汽车也已开始准备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按照规划,零跑国际首发产品为零跑C10与T03,后续三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在海外销售。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此前告诉记者,未来三年,零跑国际还将陆续投放四款车,预计明年一季度投放代号为A12、A03的C类车,此后继续推出代号为T05、T11的新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Stellantis集团在欧洲生产零跑汽车产品的消息。
据欧洲汽车新闻网今年2月报道,Stellantis集团正考虑在意大利米拉菲奥里工厂生产零跑汽车品牌纯电车型,计划年产量为15万辆,最早将于2026年或2027年投产。“如果有足够的商业理由,Stellantis可以在意大利制造零跑的汽车。”唐唯实称。
彼时,零跑汽车方面告诉记者:“针对双方各类业务合作的探讨,都还在进行当中。”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意大利都灵的米拉菲奥里工厂,目前主要投产菲亚特500e和玛莎拉蒂车型,是Stellantis集团电动汽车的生产中心,年产能最高曾达到60万辆。2021年,Stellantis集团曾对工厂进行改造升级,并表示未来将把更多电动化生产任务分配至该工厂。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米拉菲奥里工厂生产的部分车型未来将结束生产,这或可为零跑汽车产品的投产提供空间。
杰富瑞提到,Stellantis集团波兰工厂每辆车的生产成本约为400~500欧元,与零跑汽车中国基地的生产成本相似。但与波兰和中国相比,意大利的生产成本明显更高,为每辆车1000欧元左右。
多车企考虑欧洲本土化生产
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曾告诉记者,在出口形式上,零跑汽车会根据经济成本来选择整车出口或是在当地进行生产。“目前是(整车)出口成本较低。”武强表示,零跑汽车不会在海外建厂,本地化生产将会依靠Stellantis工厂,以及第三方工厂代工。
在今年5月零跑国际官宣成立之时,Stellantis集团全球CEO唐唯实也曾告诉记者:“不同的国家海关有不同的关税,所以要怎样规避,最终还得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来制定出最好的战略。9月进军欧洲市场的零跑车型,将仍以出口模式执行,而零跑国际是否会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目前尚未敲定。”
值得一提的是,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没有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以38.1%的税率征税。据此,零跑汽车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6月14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唐唯实表示,由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导致成本变化,集团与零跑汽车合作的部分电动车将调整生产地点。“欧盟委员会宣布的关税水平高于自己此前认为‘进口比本地生产更划算’的水平。”唐唯实表示。
事实上,为应对关税变化,不少自主品牌已表示考虑在欧洲生产电动车。
上汽集团在对欧盟关税回应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我们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去年7月,上汽集团已经宣布要在欧洲建立首座工厂开启本土化生产,彼时其正在进行选址工作。
此外,比亚迪在去年底宣布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奇瑞汽车则将继续推进在欧洲的扩张计划。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政策会对出口业务造成一定影响,奇瑞在欧洲本土生产汽车,此举有助于减轻加征关税所带来的部分影响。”奇瑞汽车副总裁兼欧洲业务总裁张建表示。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头部自主新能源车企仍具备优势,建厂、合作、品牌收购或部分规避政策风险。该机构从中长期角度分析认为,欧洲市场带来的销量弹性较大,自主品牌存在布局欧洲市场的必要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