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汽大众针对ID.家族车型推出“保值回购”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7 21:57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每经编辑 孙磊    

    “确实很多消费者都因为关注到保值回购的政策就到店来询问,进而因为这一福利选择了购车。”6月14日,上海某上汽大众4S店的汽车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该汽车销售人员所说的福利是指上汽大众的“保值回购”政策。据记者了解,上汽大众针对ID.家族车型推出ID.Care保值包回购计划,即车主在拥有车辆3年后,有资格享受高达原车价60%的保值回购服务。上汽大众针对途观L Pro等车型也有3年八折保值焕新等权益。

    事实上,上述政策也被视为上汽大众应对当前车市价格战的重要举措。有观点认为,价格战之下没有赢家。新车价格一降再降,二手车随之受影响,用户被割韭菜,经销商倒闭,一系列连锁反应下,车市价格战弊大于利。

    “性价比的本质是拥车成本,低水平的价格战不仅无法成就品牌,对用户也不负责任。”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基于这些考虑,上汽大众的“保值回购”政策价值已经开始凸显。

    上汽大众针对ID.家族车型推出ID.Care保值包回购计划,即车主在拥有车辆3年后,有资格享受高达原车价60%的保值回购服务。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回购政策下拥车成本低

    “两年前花了15万元买了某品牌的插电混动汽车,开了两年滴滴网约车,攒了7万元。今年这款车型的新车售价为8万元,降价7万元,两年白干。”这是近期在网络上流传颇广的一则新闻,也被网友调侃为车企降价的受害者。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降价潮中屡见不鲜。对消费者而言,车型降价虽然降低了新购车用户的购买成本,但无规律、无预兆的高频率价格调整,也影响到了二手车行情,由此产生的折损将直接由用户承担。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用户的“拥车成本”则在变相提高。所谓“拥车成本”,即用户在车辆全使用周期的综合成本(包括税费、保险、保养等)与二手车处理残值的差额。

    “眼下,用户购车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有的用户可能只是在上海短期过渡用车,他们购车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车辆大幅贬值,拥车成本很高,这种现象尤其在电动车身上更加明显。”上述汽车销售人员说。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4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今年5月,国内插电混动二手车3年保值率仅为51%。这意味着,用户以15万元的价格购入一辆插电混动新车,其3年拥车成本大约为7.35万元。

    “如果算一笔经济账,就会觉得上汽大众的保值回购很划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消费者对比后选择购车的原因。”上述汽车销售人员表示,“上汽大众电动车的优惠政策是3年六折(回购),以ID.3为例,3年的拥车成本大概是5万元。而途观L Pro则可以做到3年八折(回购),3年的拥车成本只有4.7万元,与10万元级插电混动车型的拥车成本几乎相当。”

    “今天很多用户认为买得便宜是性价比,但如果考虑到拥车成本。如果15万元的车辆和10万元的车辆的拥车成本是一样的,为何不买一辆更好的车。”俞经民也曾向记者感慨道。

    保险公司兜底保值回购

    一直以来,汽车保值率都是理性购车的硬指标。

    汽车保值率稳定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车辆性能稳定、品质稳定、价格体系稳定,甚至也与汽车品牌的信誉度有关。此前,日系车的保值率一直位居前列,并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决策。而在近两年降价潮的影响下,汽车价格体系变得不稳定,这也让不少汽车的保值率被打上了问号。

    目前,电动车的3年保值率普遍在50%左右,而燃油车的保值率则普遍在70%左右。“上汽大众将ID.家族保值回购价设置在六折,途观L Pro设置在八折都是高于市场的平均线的,能做到这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产品力和品牌力。”上述汽车销售人员表示。对比来看,目前保值率较高的保时捷在今年5月的保值率为76.5%。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车市场交易较为复杂,“一车一况”的属性一直有着“一车一价”的特征。因此,不少车企的“保值回购”对于车辆有着诸多的限制和苛刻的条件。比如,里程限制、附加金融服务等。

    不同于此前其他车企设置的高门槛,上汽大众ID.Care保值包回购计划设置的条件较为宽松,只需保证3年内累计行驶里程不超过9万公里,且累计理赔金额不超过车价的30%。

    “上汽大众的限制是很少的,3年累计里程不超过9万公里,这是日常用户很难开到的里程数。而3年累计理赔不超过30%的车价也很有诚意。根据大数据统计,一般只有1%的车主的出险才高出30%的车价。”上述汽车销售人员表示。

    不过,这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俞经民曾表示:“我们与上汽保险公司直接购买了保险,有金融托底方案,保值回购是确凿无疑能够实现的。大家不必担心我们会有财务负担,也不用担心我们无法兑现承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高管涉嫌利益输送?华菱精工收问询函

    下一篇

    眼见不为实? 欧洲杯广告“含中量”超标 破案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