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毕媛媛 每经编辑 魏官红
6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联合主办的“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为主题的海上论坛,领衔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影视产业,推动IP的创新与跨界融合。
黄建新,这位自上个世纪80年代便活跃于电影界的资深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监制,其代表作品《错位》便是对未来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的错位关系,如今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似乎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知名导演黄建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丛森 摄
“AI技术作为人类历史的外延,其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黄建新在论坛上表示,从仿生学层面到伦理道德层面,AI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都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这一变化,电影产业作为与AI技术关联度极高的行业,更应该敏锐地感知到这一变化,并做好准备。
黄建新指出,AI技术给电影产业带来的好处已经显现。通过AI技术,电影制作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地完成特效制作、场景设计、角色塑造等工作。此外,AI技术还可以帮助电影人更好地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作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然而,AI技术也会彻底改变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一旦电影公司获得演员的形象授权,理论上甚至可以不需要演员亲自出演,就能完成整场戏的拍摄。
同时,黄建新提醒业界,AI技术的崛起并非毫无挑战。在感知和认知方面,AI已经超越了人类,这使得个体在与AI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他也指出了当前电影产业面临的一些误区,即有些人认为AI只是一个工具,但现在AI不仅是工具,(还需要)与AI要对话、商量、探讨。
在谈到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时,黄建新提到了今年端午档电影市场的低迷表现。据他透露,今年的端午档电影市场表现不佳,总票房约3.84亿元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此外,中国观众的平均年龄正在上升,从21岁提高到了27.5岁,这表明看电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票价上涨的背景下,今年5月的票房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5亿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