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1917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沙-株洲-湘潭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根据该方案,长株潭明确5个重要定位,分别为:全国农产品核心流通枢纽、中部地区能源安全保障流通重要节点、长江中下游矿产品流通关键节点、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及全球流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群。三市将携手实施5大行动,即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升级、现代物流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服务能力提升、现代流通金融服务提升和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方案提出,三市共同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推动长株潭共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株洲“神农城”“钟鼓岭”“湘江外滩街区”等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长株潭共同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提升区域综合运输能力;促进长沙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撑制造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助推构建长株潭先进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解读:去年8月,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建设名单公布,综合考虑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比较优势、未来潜力,将102个城市纳入布局建设范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南昌-九江、武汉等被列入综合性流通支点城市推进建设。
所谓“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是指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地位重要、具备辐射带动能力强、能够引领发展潮流和推动创新驱动的城市。早在2022年,长株潭都市圈获批,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之后全国第4个、中部地区第1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辐射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是都市圈建设的要义之一。作为长株潭都市圈主体,按照此次规划,到2025年,三市协同联动、立体高效、智慧绿色、开放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将更加完善,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综合型现代流通支点初步建成。
这其中,物流是关键一环。从具体动作上看,三市将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长沙北、株洲北、湘潭东三大核心枢纽场站建设,加快建设长沙港、株洲港、湘潭港,加强与城陵矶港联动,构建长株潭岳组合港,加快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这一维度来看,中部省份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竞争也格外激烈。
着眼于长株潭,按照《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推动形成联环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到2025年,长株潭地区基本实现“一小时通勤圈”,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13%。
《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6月7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公告,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意见建议。规划范围以《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确定的空间范围为重点,并将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漯河市、济源示范区的其他区域纳入统一规划。到2027年,建立并完善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空间框架,高效协同的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基本确立,资源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青岛着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6月7日,青岛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表示,要充分发挥青岛海洋优势,在经略海洋上“定好位、挑大梁”,锚定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着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要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航运、海洋文旅、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2024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20个试点城市公示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日前,2024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评审结果公示,根据公示名单,全国共20个城市拟入选,包括天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上海、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银川。试点工作拟分三批实施,建设期限为三年。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其中,直辖市4亿元左右,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3亿元左右,其他地级市2亿元左右。
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8年,船舶运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机车基本淘汰,实现新能源机车规模化替代应用;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广泛推广使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6.3%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5月当月,进出口3.71万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5万亿元,增长11.2%;进口1.56万亿元,增长5.2%。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船舶、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00.1%、26.3%、17.8%。进口方面,中间品进口6.07万亿元,增长7.4%。自越南、德国、法国、智利等农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2.7%、20.5%、8.6%、13.7%。
自然指数中国科研机构TOP100出炉,中国科学院居榜首
6月5日,自然指数官网上线《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中国”。在自然指数去年扩展到包含60多种医学期刊之后,中国依然位居自然指数榜首。
自然指数数据表明,化学和物理科学是中国明显占有优势的领域,到2023年已占中国自然指数总份额的85%。其他学科的产出也在快速增加。例如,2022年至2023年,中国在生物科学领域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15.8%,在自然指数追踪的自然科学四大学科中增长比例最高。
增刊还发布了基于2023年文章份额排名前100的中国机构名单。其中位居前十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