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于6月6日向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同日,农业银行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聘任王志恒为该行行长的议案。据悉,截至王志恒受聘出任农业银行行长,该行行长职位空缺已超过5个月。今年5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公告称,王志恒已出任该行党委副书记。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马子卿
6月6日晚间,光大银行(SH601818,股价3.18元,市值1878亿元)发布公告称,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于6月6日向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执行董事,董事会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
同日,农业银行(SH601288,股价4.43元,市值1.55万亿元)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聘任王志恒为该行行长的议案。此外,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提名王志恒为农业银行执行董事候选人、选举王志恒为该行副董事长等议案。
5月22日,王志恒出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日前,农业银行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聘任王志恒为该行行长的议案。其任职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之日起生效。
农业银行公告显示,王志恒,男,1973年6月出生,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师。曾任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青海省分行行长,总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北京市分行行长。2021年8月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23年2月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2023年3月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兼中国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
记者注意到,6月6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王志恒因工作调整,于6月6日向该行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执行董事,董事会社会责任、普惠金融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
光大银行的公告指出,王志恒自2022年12月加入该行以来,恪尽职守,勤勉履职,在带领该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优化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银行官网显示,目前,农业银行官网公示的高管团队成员有7位,分别为执行董事、副行长张旭光,执行董事、副行长林立,副行长徐瀚,副行长刘加旺,副行长刘洪,首席风险官武刚,董事会秘书刘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王志恒受聘出任农业银行行长,该行行长职位空缺已超过5个月。而农业银行前任行长付万军也是由光大银行行长职位调任农业银行的。
据悉,付万军任农业银行行长不足1年。2023年1月起,付万军出任农业银行行长,此前为光大银行行长。2023年12月,农业银行公告称,时任行长付万军辞任,董事长谷澍代为履行行长职责。2023年12月26日,付万军出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农业银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该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不同发展阶段。2010年7月,该行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2023年末,农业银行集团总资产39.9万亿元,资本充足率总体保持稳定,总市值上涨22%。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不良发生率、逾期贷款率等先行指标控制在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303.87%,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48亿元,保持正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2694亿元,较上年增长4.2%。
截至2023年末,该行个人客户总量增至8.67亿户,持续居同业第一;个人贵宾客户突破5,000万户,私人银行客户数、AUM均保持快速增长;对公客户总量增至1,087万户。不断强化客户资金管理能力。客户存款余额28.9万亿元。
境内客户存款新增3.91万亿元,日均新增3.90万亿元,时点、日均增量均居同业首位。个人客户存款余额17.11万亿元,新增超2万亿元,余额、增量保持同业第一。对公客户存款余额10.48万亿元,新增1.44万亿元,增量、增速均领先可比同业。
2023年,手机银行用户月活跃客户数达2.13亿,保持可比同业领先。重点领域改革积厚成势。持续优化信贷审批机制,办贷效率进一步提升。加快优化网点布局,县域网点占比升至56.4%,金融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
根据农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农业银行(集团口径)总资产突破40万亿元,达42.16万亿元。具体来看,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23.8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万亿元,增长5.52%;吸收存款达31.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6万亿元。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60亿元、归母净利润703.9亿元。
封面图片来源:601288.SH 1288.HK)\中国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 农行(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