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阿赫塔尔:推动乡村气候投融资势在必行,建立增信机制将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31 22:42

    面对融资回报偏低、周期长等问题,如何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乡村气候投融资领域?阿赫塔尔特别提到增信体系的建设。“建立增信机制,特别是多边支持性增信机制,不仅能够延长贷款期限,同时能助推缩短债务暴雷周期。”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气候投融资正愈加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工具。就在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对外公布,自2022年起推进的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去年底授信总额已达4553.84亿元。

    在5月31日于成都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进一步将视线引入乡村地区。“乡村是应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区域,并且一旦受到影响,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气候投融资更应惠及乡村地区。

    面对融资回报偏低、周期长等问题,如何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乡村气候投融资领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她特别提到增信体系的建设。“建立增信机制,特别是多边支持性增信机制,不仅能够延长贷款期限,同时能助推缩短债务暴雷周期。”

    农村的气候风险和融资极不匹配

    根据2023年气候政策倡议组织发布的报告,2021/2022年全球气候投融资规模较此前大幅显著上升,年平均额达1.265万亿美元,较2019/2020年平均额增长高达94%。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显示出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的共识逐渐增强、动用金融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逐渐上升。

    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气候投融资规模,另一方面则是仍然明显的资金结构性不均衡。在城乡之间,乡村明显是气候投融资不足的一方。

    在论坛现场,阿赫塔尔列举出一组数据:在全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中,来自食品、粮食系统的占据总量的1/3,与之相比,其获得的气候融资却仅占4%,而农业小生产者获得金融支持的就更少。

    但乡村以及农业,又恰是亟需气候投融资的领域。

    据阿赫塔尔分析,一方面,农业面对气候变化及其敏感、饱受其害,全球变暖、各类灾害都影响着农业的产出。另一方面,全球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对于碳足迹更少、同时营养价值更高的食物需求正在增加,要降低农业碳排放,作物的种植模式必须发生变革,更需要引进资金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综合来看,发展农业金融的价值非常高。”她说道。而要引进更多资金,“也必须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保持信心”。

    事实上,现有气候投融资具备进入农业的基础。据阿赫塔尔观察,现有气候投融资已经考虑到气候变化的风险。参照现有做法,包括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和分子技术等新兴技术,同样能够提升农业气候适应性,推动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

    “如今,越来越多人正在关注农村金融,也已经存在一些农村金融,我们还要继续推进这一进程。”她向外界呼吁。

    撬动更多民间资本提升农业的气候适应性

    而要让气候投融资进入乡村,钱从哪来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有预测显示,2033年,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万亿美元。据阿赫塔尔介绍,全球各方眼下也在设法增加融资规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2024年,共计将最终形成不到100亿美元的总规模。然而,根据她提供的测算结果,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需求。

    一个共识是,面对气候投融资现有缺口,需要加快相关工具和机制创新,丰富投融资渠道,特别是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而在阿赫塔尔看来,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公私合作的机制,通过优惠的公共金融资源撬动私有资金的投入。

    比如,进一步发挥各国中央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推进数字金融等;同时,完善和气候相关的金融信息披露,以此让金融推动农业发展、适应气候的变化。

    她也特别提到,对于亚洲国家,存款率普遍较高,可以考虑善加利用,以支持农村发展。

    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阿赫塔尔还提到了增信机制的建设。“建立增信机制,特别是多边支持性增信机制,不仅能够延长贷款期限,同时能助推缩短债务暴雷周期。”

    她也提醒,尽管存在这些机制,但实际操作并非易事,具体推进方式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和具体国家的治理环境来确定。

    无论如何,在她看来,面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和农村实际上都已经落后了”。眼下,更需要连接二者,毕竟,一个最基础的逻辑是,“如果食品产出不足,那么城市也无法生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28.98万起,问界新M7 Ultra版发布!余承东称华为智驾有信心干翻特斯拉FSD,还首次回应山西车祸事件

    下一篇

    “餐桌艺术”,如何成为中法合作的特别领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