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灿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公司上市3周年,神农集团筹划上市那段时期,恰逢上一轮猪周期的相对高点。公司上市后没有采取相对激进的扩张策略,主要是当时的人才储备等无法去支撑。如今看来,公司因为没有激进扩张而保持了一个相对低的负债率,这对养猪企业十分重要。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宋思艰
经历这轮史上“最漫长猪周期”后,被云南大型养猪企业神农集团(SH605296,股价43.03元,市值225.93亿元)称之为最大规模现代化猪厂宣告投产。
5月28日,神农集团旗下的广西崇左神农畜牧有限公司那隆猪厂竣工投产仪式在崇左市举行。
神农集团副总裁顿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大规模现代化猪厂投产也意味着公司能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我们4月养殖成本已经在14.2元/kg,今年目标成本做到14元/kg以下是没有问题的”。
伴随猪周期微利时代的到来,降低生猪发病率来提高养殖效率将构成养猪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生猪发病率是要通过大量硬件投入,提升猪舍环保整体水平。顿灿表示,沿用过去老办法去赌猪周期,很难在现有的环境中生存。
5月28日,神农集团旗下的广西崇左神农畜牧有限公司那隆猪厂竣工投产仪式在崇左市举行。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神农集团副总裁顿灿等公司高管参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那隆猪厂是神农集团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猪厂,项目共占地面积约1286.47亩,2024年5月底竣工,6月正式投产运营。那隆猪厂建成后,年存栏16000头母猪、100头公猪,年出栏优质仔猪预计48万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经历这轮史上“最漫长猪周期”,去年A股整个养猪板块迎来前所未有的巨额亏损。2024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仍维持下行行情,龙头猪企一季度财报并不好看。包括牧原股份、新希望等多家头部养猪企业改变了过往大规模扩张存栏的做法,转向提升养殖效率。
然而这家云南大型养猪企业选择扩充产能。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认为,那隆猪厂的建成意味着公司向2025年实现出栏生猪350万头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顿灿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公司上市3周年,神农集团筹划上市那段时期,恰逢上一轮猪周期的相对高点。公司上市后没有采取相对激进的扩张策略,主要是当时的人才储备等无法去支撑。如今看来,公司因为没有激进扩张而保持了一个相对低的负债率,这对养猪企业十分重要。
即便在去年净利润亏损4.01亿元的境况之下,公司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仍然保持在26.41%。管理层对未来资产负债率的控制目标为40%以下。
顿灿表示,尽管出栏量无法与超大型猪企规模相比,但负债率约束之下的抗风险能力会变得更强一些。
不过,事情在悄悄起变化,农业农村部指出,“二季度生猪市场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生猪养殖可能实现扭亏为盈”。在业内看来,猪价已步入周期右侧,猪周期反转预期开始强化。
尽管顿灿对今年下半年猪价保持一个偏乐观的态度,但他认为随着猪周期特点的变化,企业竞争力的内核也已经变化。
“猪肉价格的微利是未来养殖行业或者养猪行业的一个主旋律,不可能成为一个暴利的行业。未来它会以小周期为主,波动会变平缓。”顿灿说,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去赌猪周期,很难在现有的环境中生存。
生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变为在生猪出栏量高增长的同时,完善现代化生猪生产管理体系以降低养殖成本。
“我们4月养殖成本已经在14.2元/kg,今年目标成本做到14元/kg以下是没有问题的。”顿灿称,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是要以降低生猪发病率来提高养殖效率,首先要预防的疾病是蓝耳病,其次是非洲猪瘟。
从各大猪企披露的最新成本数据来看,规模养殖猪企成本还在进一步下探,大体维持在每公斤14.5元左右。
牧原股份4月的成本已经在每公斤14.8元,新希望4月成本在每公斤14.7元,温氏股份的数据是每公斤14.4元。成本稍微高的企业,4月成本在每公斤15元以上,但也没超过16元。
降低生猪发病率要通过大量硬件投入,提升猪舍环保整体水平。
据工作人员介绍,那隆猪厂空气过滤系统由三防网、空气过滤系统(初效过滤器+精滤)、环境控制系统、除臭系统、负压通风的通风方式组成,显著降低各类病毒和细菌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通过改善空气质量来优化舍内环境,进而减少应激反应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要通过增加高效空气过滤系统,有效过滤细菌病毒,通过重大疫病净化技术和空气过滤场的建设,筑牢未来疫病防控的最坚实‘护城河’。”顿灿说,只有持续保持这样的环保投入,才能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现在,公司环保站都配备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比如,各种参数都可以在手机端进行查看。
另一方面,降低养殖成本是要降低饲料成本。神农集团在广西年产40万吨的大新饲料厂项目目前也正在稳步推进中,该饲料厂项目位于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公司称,该项目建成后,能够覆盖公司在广西地区养殖项目的饲料供应,凭借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