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这一标准主要包含预警信息发布的术语和定义、发布原则、预警信息内容、预警声音、更新报与终报、发布方式、发布渠道等内容。这项标准的应用可以提升四川民众在灾害发生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每经记者 淡忠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5月24日下午,四川省减灾中心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四川省多灾种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四川省首个多灾种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标准正式发布。
“灾害预警能在自然灾害来临前,提前提前给民众和各行业用户发出警报,是减少直接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次生灾害和经济损失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灾害后应对紧急处置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减灾所发展部部长兰天表示,而在《标准》发布之前,国内乃至国际对于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预警信息发布方式内容种类繁多,科学性、合理性水平参差不齐,移动在收到预警后,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避险措施。
而随着《标准》的发布,这一状况将逐步迎来改变。四川省减灾中心技术保障部部长吴昊宇介绍,这一标准主要包含预警信息发布的术语和定义、发布原则、预警信息内容、预警声音、更新报与终报、发布方式、发布渠道等内容。这项标准的应用可以提升四川民众在灾害发生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更进一步,四川大学教授、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从2013年以来,减灾所与包括四川省减灾中心等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推动地震预警向多灾种预警转型提升,主要有几方面考虑:
首先是传感器可以共享,一个雨量站可以同时服务强降雨、滑坡、泥石流、山洪,一个震动传感器可以同时服务地震的预警,以及滑坡、泥石流的预警等;其次是预警的算法可以共享,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链路也可以是共享,比如手机可以同时服务地震、滑坡、泥石流的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同时,新政策法规和标准都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也是今天《标准》能够被制定的原因。
他认为,预警行业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预警通报太多了——“狼来了”“狼老来”。如何去解决之一问题,既要通过标准去规范,同时也要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来解决。减灾所作为灾害预警领域的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该标准的制定与落地实施,正以该标准为依据研发多灾种预警小程序,正努力推进把多灾种预警内置到手机、电视的操作系统中,助力打通灾害预警的“最后一米”。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